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绣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下列成语最能反映该派思想的是 (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
2 . 有思想家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子
2023-1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不教而杀谓之虐”的观点,主张“先教后诛”。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隆礼重法B.明法审令C.以法为教D.顺应自然
2023-11-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言论
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荀子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据《论语》《孟子》《荀子》整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战国百家争鸣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上述主张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科举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四书”的编写者并扼要说明元代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023-11-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摘自《中外历史敢要(上)》学习聚焦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具体体现,并从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分别举一代表人物说说他们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阴阳五行,世界万象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2023-11-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提出“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不同学派有共鸣之处B.儒学汇集各家思想精华
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主张基本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尽管其主张性恶,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化性起伪’。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为(     
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