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荀子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该主张(     
A.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支持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D.意在重建宗法等级秩序
2 . “‘隆礼’‘性伪’‘劝学’和‘天人之分’,构成了以改造主观世界为根本精神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更具物质实践性格和以人类为主体的博大气概。”此论述提及的是(     
A.老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
C.庄子的思想D.荀子的思想
2023-11-13更新 | 33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荀子•王政》有言“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据此可知当时(  )
A.具有民本思想B.实现四民平等
C.建立君主专制D.人民管理国家
2023-10-1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  )
A.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
C.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D.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如表中论述体现了(  )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B.社会转型的诉求
C.诸子思想的完全统一D.君主专制的意义
2023-09-21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上饶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6 . 《荀子》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战国时期(     
①出现学术争鸣的局面   ②工商富国思潮兴盛
③儒学顺应了时代潮流   ④儒学具有经世情怀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8-3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是提出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他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提出要创办工业学校,“工业学校应使富人有利可图,使穷人能过上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使青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假使普通人民的儿童有时在学校学习的但于他全无用处的一知半解的拉丁文取消不教,而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那么,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也许就会达到所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程度。”

——摘编自徐辉《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3-08-29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8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的(     
A.仁政理念B.重农思想C.民主观念D.辩证思维
10 . 战国时期,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倡导“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A.强调内圣外王B.主张法术并用C.倡导礼法并施D.体现外儒内法
2023-08-28更新 | 3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