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秦灭楚的战争中,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每天士卒口粮就多达66667石,以车载25石计,每天需要2667辆运车转送。这主要反映出(     
A.当时战争就地取材B.秦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C.秦军作战迅速高效D.秦国得到其他诸侯国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     
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
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北方游牧诸族两相对应。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临近各国各族之间,不断发生接触和交往。和平时期是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时期则是土地与财富的掠夺。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罗马人征服埃及B.伯罗奔尼撒战争
C.秦汉时期匈奴南迁D.基督教的创立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即位时,秦对六国已具有压倒优势,统一大局已定。自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灭掉六国,大一统的秦帝国终于形成。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与秦国自身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政治改革最为彻底,改措施的执行比较连贯,因而发展出一套比较完各的君主集权体制和高效추的国家机器运转机制与六国相比,秦国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也最见成效。长期与戎、狄为邻,使秦国形成了强悍的民俗,使秦军在战斗カ方面也要高出六国军队一筹。凡此种种,都说明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历史任务,并不是偶然的。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筒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能够完成统一“不是偶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
6 .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1-07-19更新 | 830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胡如雷在《隋朝统一新探》一文中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把一个完整的民族分裂成几个国家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同一民族即使分裂,终久也会重新凝聚成为一个国家。”在他看来,促使秦、隋结束长期分裂而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形成B.民族差别逐渐消失
C.封建经济的发展D.各族人民渴望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