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2 . 云梦秦简《行书律》规定:除了由专门邮人,以及罪犯、平民、低级官吏等人负责向中央传送文件信息外,传送者还需排除年老体弱的隶臣妾(指因本人犯罪,或被俘,或亲属连坐充作官奴婢者,男的称隶臣,女的称隶妾)及不足信赖者。秦朝这些规定旨在(       
A.加强传送的安全性及时效性B.健全各级政府的传送系统
C.扩大文书传送者的选择范围D.保障文件内容的客观真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63次组卷 | 456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58次组卷 | 32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废除了封国及其地方自治,郡县重大事务须报送中央决断。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到“三公九卿”之手,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秦朝的做法(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023-11-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147次组卷 | 96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官员选拔根据门第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政府职权扩大B.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C.政治统一初步巩固D.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宗法分封为基础、成熟国家的政治关系,而秦建立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集权国家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     
A.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D.血缘亲情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6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事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

——摘自夏曾佑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历史功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