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官僚制(     
A.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选官制度的完善
C.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推动了国家开疆拓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不同著作中关于秦朝的言论。这些言论意在说明秦朝(     
言论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黄宗羲《明文海》
A.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注重政治制度的革新
C.中央权力实现了集中D.法律体系较为规范
3 . 秦废分封行郡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北宋文官任知州并设通判,元朝实行行省制。这反映了(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和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内阁制取代丞相制B.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6 .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度D.行省制
7 . 史学家们指出:秦朝经过十多年的统一行动,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但是,统一中国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而意味着历史的全新开始。下列项中,体现秦朝“全新开始”的表现是(     
①皇帝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②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④实现国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像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到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摘编自间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形成和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主要制度。
(2)参考材料,说明秦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开创性。
2023-05-0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统计,秦朝全国人口不会超过两千万,全国被集中的从事非生产性建设的劳动力至少在二百二十万以上,分散于各地修筑基础设施的人数则更多,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秦朝(     
A.发达的交通网络B.君主推行暴政C.有力的制度保障D.法律体系完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公“制郊甸,方六百里,因西土,为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职能发生变化B.君主专制理念有效落实
C.地方治理体系有序建构D.郡县制具有较大优越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