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以表示受命有天下。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其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鲁,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封禅典礼反映了王权和神权的紧密结合B.皇帝通过封禅典礼实现其君主专制统治
C.泰山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D.封禅典礼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3-06-22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当前已出土秦朝标准量器、衡器的地点。据此可知(       
A.跨区域贸易更便利B.地区间矛盾被激化C.自然经济得到发展D.治国思想有了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度量衡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制度逐渐形成,其标准单位与人体、自然物或人工制造物联系紧密,如以某一位贵族的跨步、手掌等作为长度标准,以生产工具斧在冶炼过程中青铜块的质量为“斤”的计量单位,这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铸造标准器进行度量衡检校制度。秦统一后,制定了全国统一性的度量衡标准,并以严苛的律法保障了统一度量衡的实施,此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而使度量衡标准不断变化,但秦的度量衡检校制度、基本单位和相互比值的制度长期保存下来,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赵晓军《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

材料二   统一度量衡标准的最早三次努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查理曼大帝快速扩展并巩固其帝国和扩大其税收的副产品,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古代社会多数标准都是拟人化的,如臂(一寻)足(一尺)以及肘(一大匙)。不仅如此,商人们常为了价格差异让度量标准不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该系统建基于非人格化且恒久的天文计算法,一米是赤道到北极的子午线长度的千万分之一。因此,“米”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商品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随着工业化和商品为远方市场而生产,工业标准化的度量衡方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美】彭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西方度量衡标准的共同点及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度量衡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2020-07-01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三轮冲刺模拟文综历史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