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A.地方管理制度严格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的部分秦简中,户主名前均冠以“荆”,表明其为荆地遗民;秦统一后,六国遗民通过重新登记户籍,成为“新黔首户”,已然不见“故六国”的标记。这是因为秦朝(       
A.推行严刑峻法B.移民地位低下
C.强化国家认同D.户籍体系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     
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
2024-05-28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历史试题
4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下列图片所反映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秦王朝官方文字小篆的实物见证B.②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特例商高定理
C.③见证了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D.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实物证据
2024-0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登录了户主姓名、妻子和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如奴婢、田宅等:居延(今内蒙古西部)汉简中也保存了户籍的片段,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证(     
A.土地私有制取得优势地位B.边疆农耕经济的水平很高
C.治理体系向基层延伸情况D.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控制
7 . 下图为西周到西汉初期山东地区政区变化图,这一变化(          

A.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诉求B.适应了政局变化的需要
C.立足于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2024-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6年出土于河南省平顶山的“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上的铭文写道:“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铭文中记录的这一诏书旨在(     
A.统一度量衡B.统一全国市场C.提高财政收入D.巩固国家统一
2024-03-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岳麓秦简载: “自今以来,有殴詈(骂)其父母者,辄捕以律论,典智(知)弗告(举报),䙴(迁)。”秦始皇在会稽石刻中宣称“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这说明秦朝(     
A.重视伦理秩序的建设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开启法律儒家化进程D.借用榜样力量激励民众
2024-01-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图一、图二、图三是近些年出土的一些秦代竹简和木牍,学者研究后发现它们的书写字体都是隶书,这可以佐证当时(     
A.小篆并没有成为官方字体B.焚书坑儒并没有真正实施
C.隶书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实现
2024-0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