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1 . 民族·国家·历史·文化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

《世界遗产名录》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却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扼要说说对秦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东亚时局形势图》

《东亚时局形势图》也称《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下图作者用犬、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还有代表清政府的四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一个正寻欢作乐;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了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还有一个人在马旁练武……据传作者还在漫画旁边写下了“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的诗句。

(2)上图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政治时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艰苦努力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救国方案和行动。

材料三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三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018-04-0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高三3月统一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理学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材料中这项举措的战略意图是
A.攻灭东方六国B.加强北部边防C.统一岭南地区D.控制“西南夷”
4 . 下表是《秦律》内容的不同记载。

由此可知《秦律》
A.作为第一手史料,完全真实可信B.主要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
C.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D.体现了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2020-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的建议,其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
B.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
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
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
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
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
2018-01-01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秦朝《琅琊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反映了(       
A.对秦皇文治武功的颂扬B.秦朝实行富民强国政策
C.秦始皇刻意掩饰其暴政D.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主张
8 . 回顾下列中华各民族上下五千年团结、融合、御侮、奋斗的五个片段
(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蒙古族建立元朝,迎来了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4)血肉筑长城,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5)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
结合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众志成城”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海南乐东县思源高中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9 . 下图是秦朝道路示意图。从图可知,秦朝交通体系(     
A.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建立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对边疆有效管理D.消除了民族矛盾
2024-03-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