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等


(1)根据材料一,提炼明长城和秦汉长城的一处不同并阐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3 .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4)如何认识材料四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距今5 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在这个丛体内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并逐渐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

——摘编自《中华文明起源图谱初现》等

材料二: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汉族是原来居住在中原而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生活的一些民族、部落融合起来而成的人们共同体。当时对于这些民族、部落并没有总的正式名称,现在一般称作华夏族。秦汉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都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提供了物质的和政治的条件。华夏族统一的秦皇朝,其族称曾被称为“秦人”,但是秦朝国祚短,“秦人”的称呼很快为“汉”的称呼所取代。特别是与南海诸国以及中亚、西亚、东亚各国友好交往中,声名远播,“汉”之名遂被他族他国称呼为族名。总之,汉族之名自汉朝始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021-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在兼并东方六国后,一方面北击匈奴,一方面用兵岭南,使其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眺、晃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秦始皇在都城咸阳附近营建了许多宫殿,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这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就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为了巩固统一,结束六国异制的局面,秦始皇还“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了一套新的政府机构。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广泛地推行郡县制,将地方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下。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材料二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正处在上升阶段,汉武帝坚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线,为集权国家的稳固、疆域的扩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过程中,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周边地区和国外不断传播。中国的铸铁技术、打井技术、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均传至大宛等西域国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由于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彼此之间共同性增加,差别缩小。各族人民制造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所以,史学家范文澜说汉武帝“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他使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孙睿紫《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嬴政“大一统”观念在帝国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意义。
2022-06-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然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后分裂成韩、赵、魏

——摘编自李岳《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须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守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始皇ニ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至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楚两国与晋国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冷兵器时代,相对先进的农业民族,其军队并不比游牧民族强悍,往往是游牧民族军队更具攻击力。长城关城相连,烽火相通,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以消耗、迟滞敌军,也可作为反攻的基地,故长城对于防御游牧民族的进攻,在战术上是成功的。

长城在政治意识和军事战略上功不可没。长城既是军事防御线,也是地理上的农牧业的分界线。长城体现着文化多样性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节。

长城不仅有益于农业民族,亦有益于游牧民族。长城阻挡了游牧民族南下,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杀伐。民族间物质交流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在“互市”贸易中,中原的铁器、丝绸等产品,交换北方的牛、马、皮货等,经济文化交流在长城关口处友好、公平的进行,对南北民族的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等

材料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绘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1)结合材料一评析长城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到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然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须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守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致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摘编自史仲文等《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晋国与秦楚两国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3)上述材料中最具创新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