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确立了贵族政治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雄归一”后,秦王朝鉴于疆域初定、边民新附,在辖理内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边疆地区的经略。通过设官辖土与重点巡视相结合、军事戍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的方式,秦王朝得以抵御北部边疆的匈奴族。地方官员受命督修“五尺栈道”,以将始皇帝的意志通向西南边陲,从而治理当地“夷民”。秦在南征百越后,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并从内地迁徙50余万人口去屯戍五岭以南地区;在强化对东部与东北边地管辖的同时,于北部边疆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实行强边固守的战略。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

材料二   北宋的边疆经略,主要指针对辖区近边或外围,即西北至西南各族治乱、向背问题所采取的军政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秦凤、永兴军诸路是北宋与西夏、吐蕃近邻的军事敏感地区,故以重兵守防。统一南方后,北宋以“恃文教而略武卫”为制西南“荒服”之道,使西南各族陆续归附。北宋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市镇置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商船的贸易征税及外商停泊、通行等事务。后神宗改制,行更戍法,使沿海地区同内地一样以将编制驻防,置寨、堡等军事戍防设施,以兵扼守,维护沿海治安。

——摘编自林荣贵《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边疆经略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北宋边疆经略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人,诸侯更相征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材料指出陛下何时“神灵一统”的?采取哪一举措杜绝“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指出该陛下又采取了哪些巩固强化措施?
(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022-1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从统一到灭亡仅仅14年,但他完成了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古代重大工程和修建了绵延几千里的驰道。这些举世闻名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A.秦朝严苛的法律B.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
C.人民积极性提高D.大一统国家的控制力
5 . 下列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秦、元、唐B.宋、清秦C.唐、明、秦D.汉、宋、秦
6 . 秦统一后,秦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秦政府这些举措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     
A.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B.法律体系的完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驰道交通的发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的《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世臂记园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的“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8 . 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秦始皇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根据图,可推知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     
A.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B.表彰皇帝功德
C.配合灭六国的军事行动D.维护边疆安全
2022-11-27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工程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1)史料一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2-1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首义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司马迁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写道,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此处秦始皇的称赞主要是基于他(     
A.建立了完备的以文治国体制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实现了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D.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历史使命
2022-11-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