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论及“中国”一词的渊源时表示,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代表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产生了融合智慧与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该学者意在强调秦的统一(     
A.开创了多民族国家治理模式B.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确立了古代中国的基本疆域D.强化了华夏认同的心理基础
2 . 中西方政治发展各有特色,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发展也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023-07-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战国时期变法潮流中,商鞅变法无疑是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一   下表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类别

主要措施

经济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3、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政治

1、行政管理土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材料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这套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称“废封建,置郡县”。秦始皇的这一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具有革命性质。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后世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建立郡县制“具有革命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的理解。
2023-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演变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左丘明《左传》

材料二: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1》

材料四: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即在《大明会典》中规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


(1)材料一与材料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哪种趋势。
2023-06-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提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会想到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人却说他“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状态
B.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家政治框架
C.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遭到儒家的激烈批判
6 . 中国古代的中枢机构随着王朝的更替,在结构形态、作用、职责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探索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形式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材料四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如果下令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需要经过怎样的运行程序?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根据前三则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枢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这一趋势的影响。
2023-10-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代中原王朝重视边疆治理,通过经略边疆推动了中国版图的奠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封建国家,下图为秦朝形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观察地图,描述秦朝版图的四至。结合所学,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

材料二   明朝治理边疆的思想和政策是由太祖和成祖奠定的……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治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根据明代的形势和边疆状况,又有所变革和创新……首先是“守备为本”,即以武力为基础,作积极的备御……第二是“刚柔并济”。这虽是我国历代帝王治边的传统思想,但明初太祖、成祖二帝集历代帝王之大成,真正厉行了“刚柔并济”,不是一味诉诸武力,而是在“恩抚”上坚持不懈地下工夫……第三是“以夷治夷”或“以夷制夷”。这也是历代帝王治边的传统思想和策略。

——摘编自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的治边思想,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其在内陆边疆治理方面的具体史实。
2023-10-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家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简析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在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采取的新举措。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3-05-01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简答题 | 适中(0.65) |
9 . 正确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23-04-1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10 . 世变则备变,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反应。

材料一: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等同),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年)

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

1.材料一中“这个年份”成为“时代的界标”是因为(单选,填涂字母)
A.中华文明开始起源B.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上“海防折”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的主要途径。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 “世变”与“备变”这一历史运动?
2023-04-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