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鼎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曹操父子荣登帝位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七国之乱,民生凋敝
2021-12-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与之相关的战役(     
A.给秦朝腐朽残暴的统治以致命打击B.阻滞了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江南地区
C.为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3-08-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谯周(201~270年),儒学大师、史学家及魏晋名士。年幼时,酷爱读书。经过多年苦读,成了博贯古今、精通六经的硕儒。推动了儒学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益州地区形势一直不够安定。先有刘璋与汉中张鲁的争斗,后又发生刘备入蜀,陷成都,逐刘璋,建立蜀汉政权的变故。刘备亡故后,诸葛亮启用当地知名人士为官。谯周则以有学识而被诸葛亮荐举为益州的劝学从事。诸葛亮病故后,大将军蒋琬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总管一州学校、生徒的训导、考核和升免等事。他对刘禅的荒唐行径,非常反感,并上疏进行劝谏,提出了省减乐官、停止兴造的具体建议。穷兵黩武和政治腐败,把百姓搞得疲弊凋瘁,怨声载道。他对此十分不满,并对朝政进行猛烈抨击,且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看到蜀汉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遂决定出师灭蜀。谯周别树一帜,提出降魏的主张。他的主张代表了益州地主集团的普遍情绪。经过他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降魏的建议。由于谯周主降有功,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谯周成为魏晋名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谯周对蜀汉的影响。
2022-04-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刘宗绪说:“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十六国纷争,南方政权更替和北方民族混战,无一不说明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然而,就历史的大势来看,分裂的表象之下,涌动的仍然是国家统一的主潮。”因此这个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地区曾出现多次的局部短暂统一局面。这是多少次?
A.三次B.四次C.五次D.六次
2022-06-16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流民,军屯的劳动力自然为军人。曹魏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北魏太和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已经统一,但社会重新基本安定以后,流民返回故里时却发现土地已被别人占据。同时,在长时间的战乱里形成的坞堡(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组织遍布北方地区,不仅占有大量耕地,而且隐匿户口,侵夺税利,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

——摘编自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

材料二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以后,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均田制才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

——摘编自薛振《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目的以及影响。
2023-12-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三国代替东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倒退。(     
2021-10-2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验收测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魏晋时期的名臣傅玄(217一278)在谈到曹魏政权实施的屯田制时,说:“按制度规定,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据此可知,曹魏屯田制的推行(     
A.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增加了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D.减轻了北方民众的经济负担
2022-07-20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成语“望梅止渴”讲的是谁的故事(     
A.班固B.曹操C.曹丕D.刘备
2023-08-0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