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朝的更替与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博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士族居高位、寒人掌机要是南朝一惯的政策,士族亦不染指军事。宋文帝大量提拔寒微人士入朝,用以架空老牌士族。大量寒人以文吏之士的面貌维持着政权的日常运作。这一状况(     
A.有助于维护皇权统治B.使士族和庶族地主融为一体
C.充分维系了士族特权D.说明科举选官制度已经萌生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编撰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回避了魏晋士族在政坛上沉浮消长的许多实际内容。而在《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世说新语》中许多超然物外的风流名士,却对政治角逐表现出偌大的兴致。这说明(     
A.史料的运用应遵循二重证据法
B.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
C.研究历史不能借助虚构的小说
D.掌握多元史料有利于全面认识历史人物
6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士族政治获得南北认同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华夏文化主导成为趋势
2023-10-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东晋南朝时期,谱学盛行。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贾弼之所撰《十八州士族谱》700余卷,最为时人所重。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若不精谱学,便不能到吏部为官。士族重视族谱旨在(     
A.维护士族群体的政治特权B.弥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缺陷
C.挽救士族阶层衰亡的命运D.彰显传承家族历史的重要性
2023-10-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襄黄恩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如表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     
非士族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高级士族
人数13927
比例1.49%58.21%40.30%
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
9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10 . 南朝的宋朝秘阁藏书1.5万余卷齐朝藏书1.8万余卷,南朝统治者还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北魏孝文帝也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南北朝竞相下诏征书旨在(     
A.彰显华夏正统地位B.保护中华文化典籍
C.促进民族交流交融D.吸取外族优秀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