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 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十六国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人民大多已经学会说汉语,汉语成为了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起初,在汉人群体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观念甚嚣尘上。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人也对汉人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增多,各族人民杂居更加广泛、交错,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夷夏之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六国后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族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刘聪)以永嘉四年(310年)僭即皇帝位……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

——《晋书·刘聪载记》

注:刘聪,匈奴族,前赵的建立者。

材料三   (石)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晋书·石勒载记》

注:石勒,羯族,后赵的建立者。

材料四   东汉后期,军队将士开始穿着裤褶服,也称为戎服。这种服饰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魏晋以后,军队中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般都要穿裤褶。在皇帝亲征或者国家内外戒严时,文职官员也需要穿着裤褶。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东晋十六国局面形成的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阐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
2023-07-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太和十一年(487年),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可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2023-06-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三   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重用“博涉经史”的汉族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还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来选拔官员;前秦苻坚任用寒门人士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并亲临太学,考查学生的经义优劣,奖励儒生。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中原地区。《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并且汉人也采用了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胡语、胡戏、胡歌、胡乐、胡舞等也广泛流传开来。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2022-10-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主要的____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合称“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____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____建立的____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022-10-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两晋南北朝时期
(1)背景
①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势力强大的____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
③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____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④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__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制、____制等;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迁都____、易服装、改____、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作用: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____,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____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2-09-1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7 . 十六国
(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____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____”。
(2)民族交融
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____的国号、年号,学习____的典章制度
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淝水之战
①背景
A.____仍广泛存在
B.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____统一北方
②概况: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____
③结果及影响: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____,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战败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____又加剧了
2022-08-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8 . 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 ,合称“ 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________ 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 ________ 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021-09-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前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魏政府对户口极为重视,经常下达检括户口的指令。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井田制的恢复B.分封制的推行
C.租调制的实行D.行省制的创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花木兰形象的演变

时间形象载体基本情节或特征
①南北朝时期《木兰辞》木兰参加的是北魏与柔然政权之间战争。诗歌记述了木兰在市场采购装备,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凯旋还家,依然做一个传统女性的传奇故事。
②明朝中后期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戏文中把花木兰与孝女缇萦并论。木兰出征前还裹着小脚。花木兰衣锦还乡后,由父母作主,挑选“中上贤良、文学那两等科名”的才子为夫。
③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电影中插曲写道:“快把功夫练好它,强盗贼来都不怕,一齐送他们回娘家。”唱出了民众的心声。影片上映后,引起“孤岛”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④1951年豫剧《花木兰》唱词写道“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花木兰义正言辞的话语充满了女性的自豪感。
⑤1998年美国动漫电影《木兰》迪士尼首次采用中国元素为电影的题材。重新诠释的花木兰形象,既有迪士尼特色,又保留中国风格。不再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孝字当头、忠君爱国的形象,而是融入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理念,是一个以自由冒险来解惑人生困境的故事。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分别解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1-01-26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