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耕牛亦能得到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而唐朝统一后,土地与劳动力两要素间“错位发展”,不再给耕牛授予耕地,农户必须追加对土地的资本投入(如农具、肥料、农田水利)以改变北朝时的生产模式,这也推动了农业生产借贷行为的发展。这一变化(       
A.客观上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B.加深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
C.有效促进了传统租佃关系的发展D.说明小农经济失去制度保护
2023-12-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3 . 如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据此推论(     
典籍时间户数
《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年间(627—649)72000户
《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年间(742—756)354000户
《元和郡县制》唐元和年间(806—820)164000户
A.政权更替扩大南北经济差距B.社会环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C.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开发D.土地兼并推动赋税制度调整
4 . 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B.市坊制被打破
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D.法律运行合理
2023-06-21更新 | 1928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2022-10-27更新 | 5873次组卷 | 5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2022-09-08更新 | 5227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唐代水利工程建设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浙江的水利工程数量最多。相较于隋朝的水利工程数量,唐代时江苏由8处增至18处,江西由1处增至20处,福建由4处增至29处(与陕西相当)。由此可知,唐代(       
A.东南农耕经济发展迅速B.南北经济联系明显加强
C.精耕细作农业趋于成熟D.经济重心基本完成南移
2022-07-15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