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34次组卷 | 203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四中卷)
2 .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3-07-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汉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D.魏晋时期
2023-06-24更新 | 161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 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3-06-18更新 | 4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2023-05-12更新 | 9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唐朝直接管辖高昌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禁止用金银币。由此可知,隋唐时期(     
A.金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B.异域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
C.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兴盛D.白银货币化推动商贸发展
7 . 为波斯人以粗蚕丝织就,并以金银钱和宝石点缀精美图案。因光彩夺目、厚实耐用,唐朝中后期波斯锦渐靡神州,中国士大夫尤其喜好,其织就技术也随之传入。当时波斯锦上最流行的图案是“三拼凑”:太阳神端坐莲花座,四周纹饰以龙首龙身。这表明唐朝中后期(     
A.政局动荡导致手工业渐趋衰落B.中外交流盛况空前
C.外来文化影响士人的主流意识D.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篇自年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答对三点及以上就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2023-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不仅有象征着丰收的丝绸图案,更有了以丰收命名的丝绸,如“瑞绫”“散花绫”等。散花绫是河北道邢州的特产,“散花”即“撒花”之意,在黄底上撤满白色的四瓣碎花,寓意为天空撇下了满天飞雪,瑞雪飞舞丰年到。这反映了(     
A.中华民族的农耕意识B.唐代昂扬上进的时代风貌
C.丝织技术的时代转型D.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性、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