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时,农民可以帛、粟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这些现象说明了唐代(     
A.民间信贷活跃B.政府以农为本C.经济纠纷较多D.长途贸易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经济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朝后期,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韩愈也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 . 唐代素有“江河帝国”之誉,便利的水运条件使船商得以发展壮大。船商的发展以淮河为界,北不如南,且南方船商又多以沿河城镇和江南.岭南的山地、丘陵居民为主。唐代船商按其活动范围大致可分为跨域性船商、区域性船商和地方性船商三类。据此可知,唐代船商发展(     
A.促使中外交流频繁B.反映出经济格局的变动
C.推动长途贩运兴盛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灾情出现后,政府会减免赋税、发放贷款、平价粜粮,以及由国家收购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扶助农民生产自救。做到“善自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这说明统治者(     
A.忽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B.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C.力图长久解决灾荒问题D.赈灾方式具有多元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因“北人南迁”所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基本解决了大量人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存问题,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南)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在长江下游地区,北方移民还将其旱作农物——小麦——引入该地,稻麦复种制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普遍性的耕种制度。随着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民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茶桑、果、渔业、纺织、制瓷等多种商品性经营和海陆运输业发展起来,以扬州为发展龙头,苏州、江宁为犄角的三角形农业经济区在唐后期基本形成”。

——摘编自张欣《“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具有许多改进,曲辕犁得到了推广,筒车也在南方各地的水田中得到应用,水利灌溉事业进步明显。《新唐书》记载,唐后期全国共修建水利工程101项,其中江南道达49项,居各道之首。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也传到浙东;南海、广州和桂林的棉纺织业已全国闻名;南方矿冶业也有显著发展,有铜、锡开采的县数已超过北方。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也是唐代的造船基地。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则发展为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摘编自张瑜《浅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因素。
2022-11-25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安国中学等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法门寺工程、长安塔等都是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的手笔,有人说她复原了西安城的“盛唐风貌”。下列有关“盛唐风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文化繁荣B.生产进步文化专制
C.文景之治开元盛世D.政治清明思想保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的部分记载介绍。据此可推知,当时(     

砖窑

铭文记载介绍

铭砖一(窖17)

输粮地点是苏州,时间是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品种与数量为“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耗在内”。

铭砖二(窖19)

输粮地点在邢州,时间在长寿元年(692年),品种与数量为“小√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耗在内”。

铭砖三(窖19)

输粮地点在冀州,存粮“万肆千贰佰捌拾硕”。

铭砖五(窖50)

输粮地点在德、濮、魏、沧等州,时间为天授元年(690年),品种与数量为“粟八千六百九十五石耗在内六千廿石,一千二百八十石六百石七百九十五石”。
A.经济重心转向南方B.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C.封建剥削日益严重D.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9 . 图片资料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三彩

材料一   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曜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煽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

——[后晋]刘胸等《旧唐书卷四十五》

材料二


图1三彩骑马女俑


图2三彩骑马狩猎俑


图3三彩胡人乘驼乐俑

——阁存良《古陶珍宝:唐三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三彩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图1、图2和图3所反映的现象。(综合说明即可)
2022-11-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唐以前,黄河中下游水稻种植面积较广。隋唐以来,为应对干旱化趋势,黄河中下游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农作物中粟、麦、黍种植面积位居前列,扁桃、无花果、黄肉桃、绵苹果等也被引入种植。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粟、麦、黍的产量远高于水稻B.水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
C.北方居民饮食结构多元化D.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分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