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的部分记载介绍。据此可推知,当时(     

砖窑

铭文记载介绍

铭砖一(窖17)

输粮地点是苏州,时间是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品种与数量为“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耗在内”。

铭砖二(窖19)

输粮地点在邢州,时间在长寿元年(692年),品种与数量为“小√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耗在内”。

铭砖三(窖19)

输粮地点在冀州,存粮“万肆千贰佰捌拾硕”。

铭砖五(窖50)

输粮地点在德、濮、魏、沧等州,时间为天授元年(690年),品种与数量为“粟八千六百九十五石耗在内六千廿石,一千二百八十石六百石七百九十五石”。
A.经济重心转向南方B.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C.封建剥削日益严重D.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3 . 图片资料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三彩

材料一   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曜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煽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

——[后晋]刘胸等《旧唐书卷四十五》

材料二


图1三彩骑马女俑


图2三彩骑马狩猎俑


图3三彩胡人乘驼乐俑

——阁存良《古陶珍宝:唐三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三彩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图1、图2和图3所反映的现象。(综合说明即可)
2022-11-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隋唐以前,黄河中下游水稻种植面积较广。隋唐以来,为应对干旱化趋势,黄河中下游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农作物中粟、麦、黍种植面积位居前列,扁桃、无花果、黄肉桃、绵苹果等也被引入种植。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粟、麦、黍的产量远高于水稻B.水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
C.北方居民饮食结构多元化D.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分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贸易内容与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政治色彩浓厚的朝贡贸易,繁荣的外贸要求规范的管理。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在广州设立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职官——市舶使。市舶使也称“结好使”,其地位与作用类似于清朝的“海关监督”。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对外国船只征收的吨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但“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自为交通。不得重加率税”。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为了加强对日渐繁盛的对外贸易的管理,并增加外贸税收,宋朝开始制定专门的对外贸易法规。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制定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独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法规——《广州市舶条法》。该条法作为广州市舶司运行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包括提举市舶司的职责、贸易管理、外商保护等具体规定,已经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该条法虽然是针对广州市舶司制定的,但由于“令全国各口岸城市市舶司执行”,因此促进了宋代对外贸易管理法制的整体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腾伟《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市舶使的职能并分析其设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时期外贸管理的特点。
2022-1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时期,小麦在陇右、中原、山东和淮北地区逐渐普及开来,关中平原也分布着大片的冬小麦地。此外,水稻种植区也向北扩展至黄河流域,“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燕山南麓,南至秦岭、淮河,东至于海”。据此可推知,当时(     
A.黄河流域更适用于水稻种植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变革
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D.太平盛世景象开始出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

——摘编自章翊中《唐初统治集团重农思想的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材料二   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之乏粟、麦、黍、豆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
8 . 自唐代开始,原本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茶叶开始流向北方,许多贵族、士人开始享受饮茶的乐趣,在唐诗中,频可见关于“贡茶”“饮茶”“种茶”的描述,这些描述也被后世的史学家当作研究唐代茶史的重要史料。这说明(     
A.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B.豪门士族生活日益奢奢靡烂
C.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D.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于唐朝
2022-11-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联盟校(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隋朝在洛阳的运河附近修建了兴洛仓、回洛仓等大型粮仓用于存储来自江南的粮秣;至唐代后期更是有“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运河漕运)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之说。由此可见(     
A.运河漕运是隋唐时期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B.运河漕运的兴起,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C.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D.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10 . 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哪一课题价值较大(     
A.唐代西北地区农耕发展B.唐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汉代洞窟壁画艺术研究D.北方民族交融趋势
2022-11-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