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西汉东汉魏晋隋朝唐朝宋辽金
节妇烈女数量12140165494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唐宋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盛世,指中国历史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写出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总结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一点即可)
(3)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当隋炀帝迁都洛阳后,那里居住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在洛阳经商的外国商人须向市署登记,取得市籍,才能在市场内进行买卖。据《隋书》中的《裴矩传》记载:“大业六年,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武则天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为洛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拓宽了市场。武则天定都洛阳的四十八年中,来往洛阳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其中以西域胡商居多,他们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来到洛阳。他们带来大量的香料,同时从洛阳地区贩走大量的瓷器和丝绸。

——摘编自郭金歌《隋唐洛阳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2021-10-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历史变迁中,南方的地位日益凸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后,又对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同时,秦还修筑了驰道,其中一条向南直达今天的湖北、江苏和浙江省内。秦始皇还迁会稽郡的越人到苕溪和新安江流域之丘陵地区,设罗余杭、故郭等县,又迁天下有罪之人填充于越。

——摘编自李国新《浙江画像砖品鉴》

材料二 宋少帝刘义符,“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买”。齐东昏侯萧宝卷,“于苑中立市”。南齐豫章王萧嶷为荆州刺史时,曾禁“二千石官长不与人为市”。萧梁时,任广州刺史者都经商致富。京师建康城内“小人率多商贩”,建康之外,较大的商业城市是长江上游的江陵,还有长工和钱塘江下游三角洲地带的京口、广陵、吴郡、会稽、余杭,北境的寿春、襄阳,南境的广州等都是重要的商业城市。扬州商人逆水数千里,远至荆州,或至益州。刘宋时“远方商人,多至蜀土,资货或有值数百万者”。在城郊或津埠渡口等交通便利之处出现了草市,当时吴地“乡乡自风俗,处处皆城市”。

——摘编自贺润坤《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


2隋朝大运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对百越地区的治理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南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相比,指出隋朝大运河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2021-10-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在其形象塑造上没有变化多样的姿态,也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蹄子与马蹄无异,且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塑像、绘画剧增,且大量出现在不是骆驼产地的中原地区;在骆驼形象的塑造上,很多陶塑抓住了骆驼习性中精彩的瞬间,充满动感,极为传神;很多则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再现,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像是与险象环生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这一时期骆驼载货的造型更为流行,驮载货物的品类也更多,并且胡人牵骆驼、胡人骑骆驼的搭配造型在骆驼陶俑创作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唐文物中骆驼形象的变化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北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