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2-23高二下·江苏淮安·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是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6-28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023-06-14更新 | 6348次组卷 | 5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的唐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表明唐朝(     

诗人

作品

诗句

王维

《出塞作》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陈陶

《陇西行四首》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A.推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B.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多元D.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控制
2023-05-26更新 | 914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若干册《论语》手抄本。其中363号墓葬出土的《论语》郑注,其文本最后有“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状”字样。184号墓出土的《论语》郑注共4件内容有重复,但笔迹不同。其中,第三件文本末记“高昌县学生贾忠礼写”。这反映出唐代(     
A.“四书”地位逐渐上升B.书院教育在边疆的发展
C.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D.边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成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2023-03-10更新 | 1105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往加强B.藩镇割据严重C.军事制度完备D.对外交流活跃
2023-03-06更新 | 26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     
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
2022-09-12更新 | 981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贞观四年,突厥表示归附。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温彦博主张仿照汉光武帝将归降的匈奴安置在河套地区的做法,将突厥部落整体安排在河南(黄河以南),既保留他们原有的部落编制和民族习俗又远离本土,唐太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B.埋下了唐末藩镇割据的祸根
C.有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促进了黄河流域经济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唐王朝在西南边疆地区对归附的少数民族,设置羁縻府、州、县,封少数民族酋领为都督、刺史、县令,略微加以管束。元初,推行土官制,朝廷对归顺的西南各族首领授予原职,允许世袭,而在其境内派宗王率部驻守以进行监督。这一变化(     
A.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垂直管理B.反映出当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意识D.利于稳定西南边地的社会秩序
2022-08-19更新 | 189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