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贞观初,拜韩羁部酋长突地稽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贞观二十二年,以契丹人窟哥为左领将军兼松莫都督府、无极县男,赐姓李氏。以上赐姓行为旨在(     
A.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分化少数民族首领
C.强化边疆民族统治D.促进民族之间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国子监招收了大量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唐政府不仅允许这些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还对其学习时间予以宽限,如监生九年不能毕业者,要"追解,其学籍,新罗、日本留学生可分别延长至十年和二十年。这反映了唐朝(     
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
C.科举考试并没有身份限制D.对外交流的开放包容
2022-11-16更新 | 304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记载,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分别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其级别远远高于相当郡守的西域都护府。这反映出(     
A.西汉重视西南地区治理B.唐朝对西域管理加强
C.北宋加强了对西北防御D.元代对吐蕃直接管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方式举措
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
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
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下列突出反映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对东突厥降众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政策
B.要求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C.大举征伐高丽
D.与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     
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
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中国封建社会,有一颇为独特的历史现象,即处于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秦汉时期与处于鼎盛阶段的隋唐时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种惊人的相似,又仅存在于秦汉与隋唐时代。这就是“秦汉隋唐现象”。如:功过相参的开国皇帝,堪称典型的亡国暴君;汉唐初年治国方针的清静无为;封建治世的两个典型: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封建盛世的两大典范:汉武盛世与开元盛世;秦隋制度建设成就及汉承秦制与唐承隋制;相似的少数民族政策:和亲征战与华夷一家;汉唐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两次数百年分裂后的统一王朝与短命帝国;基本特征十分相同的秦末起义与隋末起义……

——许兆昌《秦汉隋唐现象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秦汉隋唐现象”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
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

——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


(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