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汉朝最高统治者,对内地王侯称皇帝,对边疆藩属称天子,直接管辖与羁縻之道有很大区别,天下一统则是一致的。到唐朝,各民族共同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所以唐太宗以下的唐朝皇帝,除拥有皇帝、天子的称号外,又有天可汗的称号。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发展B.边疆与内地制度趋向一致
C.边疆民族地区由中央直接管辖D.形成华夷一家的文化认同
2023-11-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唐朝时,医学家孙思邈接受了印度医学家耆婆“万物皆药”的理论,扩展了本草学的范畴。孙思邈大量吸收民间以及外来药物,使得《千金方》所收集的药物比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了680种。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风气开明开放B.中华文明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
C.对外交流日益频繁D.医学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意志
2023-11-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贞观四年,突厥败亡,降唐者达10余万口。太宗决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遂把归降的突厥人口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带,于颉利故地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以突利可汗等为都督分统其众。唐太宗的这一举措(    
A.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转型
C.强化了内地与边疆的交流和联系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2023-1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玉带板的制作始于唐,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枚唐代玉带板。该板通体以新疆白玉雕琢而成,刻画了一胡人盘腿坐于毡毯上,手执凤首壶(波斯一带流行的器物)的场景。该文物可于说明唐朝( )
A.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交流B.社会风尚日益胡化
C.各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D.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2023-1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者马大正先生曾敏锐地指出,当代中国继承了两项举世瞩目的历史遗产:一是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两大遗产相互嵌入的平台,就是边疆地区。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发展既相对自成体系,又呈现出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历代边疆治理政策呈现出波动性和延续性的结合,但总体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在西北边疆治理上卓有建树,唐代大体沿袭了前朝的治边理念,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损益,形成了以“羁縻”为特征的治边体系。

——摘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在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允许保留原有的奴隶制,允许在本地区或本民族内部有自主权,实行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数民族的部落为单位,不同于内地的以地理为划分,府州官不由朝廷派遣,多由其首领担任,实行世袭制。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这就构成了唐朝的“一国两制”。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唐代还采取积极开发政策,如发展屯田和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对西北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边疆治理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的积极作用?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辽宋夏金时期

宋儒不再强调传统“正统”观中只认华夏——汉族建立政权——为正统的看法,而是强调政权是否统一了“天下”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7 . 2023年8月1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唐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地区的唐代古琴(如下图)。这把古琴(     
A.见证了中央政府与西域的交流B.是唐蕃友好的历史见证
C.反映了唐朝边疆治理不断加强D.使唐文化开始向西传播
2023-1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可以主要用来研究(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孝文帝改革
朝代:唐朝
人物:骨力裴罗
事件: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
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对外交往D.经济繁荣
9 . 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与周边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契丹、南诏等。这主要说明了唐朝时期(     
A.实行开明对外政策B.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C.和平处理民族问题D.民族对抗基本消除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史实
公元前139年        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
张掖、       、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户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

——据《史记》《汉书》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手段。

材料二   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国《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爱之如一”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对应的序号及其成立的时间。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主题。并简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11-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