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023-06-14更新 | 6348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重要民族政策。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下图是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某班同学为该文物写了解说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是唐朝北方农民对犁耕农具作出改进而形成
②曲辕犁当时已经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③该文物可以侧面反映唐朝民族融合的情况
④该文物是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唐朝经济与文化情况的史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