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亲亦称政治联姻,指封建统治者为免于战争之苦,捐弃仇怨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建立和平、亲睦关系:在我国封建诸王朝中,汉、唐是实行和亲政策较为典型的王朝:其中,西汉承续213年,与少数民族和亲迭16次,昭君出塞乃为佳话;大唐立国289年,与少数民族和亲达29次,文成公主入藏留传后世,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可谓封建王朝以和亲方式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典范,不仅在稳固封建政权、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关系、促进边贸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亦有助推作用。对其稍加梳理,亦不难发现,汉、唐虽然都以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形式,然而细作推论,彼此差异甚大。

——摘编自唐建兵《汉唐和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推行“和亲”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材料二   清代中后期,在元代旧北平官话和明代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形成的北京官话成为国语,即普通话的前身。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民国初年确定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现代标准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现代标准汉语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广泛使用。

——据《浅谈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的地理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结论(2条),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语言演进的历史意义。
3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4 . 秦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代,两大帝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秦朝形势图

(1)仔细阅读图1,从图中获取至少两条有关秦朝历史的有效信息,分别对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史实予以解读。
(2)图2反映了唐朝对外交通的历史信息,请结合唐朝相关史实加以阐释。
2021-04-20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中宗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女性的时髦服装,女子穿胡服、戴胡帽的现象大量涌现。刘禹锡诗云:“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这反映了当时
A.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B.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审美情趣呈现多元化D.诗歌描写以服饰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