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成吉思汗伐西夏、金开始,经过窝阔台、贵由、蒙哥到忽必烈长达七十年的军事征服,元朝终于完成了全国规模的、空前的大统一。它的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前期极盛时期的版图,大体也就是清朝全盛时期中国的版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看,它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中国疆土拓展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材料二 在蒙哥、忽必烈时,其政权对西藏地区佛教上层人物采取笼络政策。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封第七子奥鲁赤为西平王,以西藏地区为其封地,此后,西藏地区一直为奥鲁赤家族的封地。在元朝,西藏地区有事,常由奥鲁赤及其继承者受命处理。总之,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都由元朝中央政府规定。在元朝,西藏地区与内地的来往交流更加频繁了。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


(1)指出元朝完成统一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并说明为巩固统一,元统治者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
2022-1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蒙古大汗一直以漠北草原作为国家本位,只将汉地看做大蒙古国的东南一隅,从未考虑过针对其特殊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结果导致中原汉地出现混乱局面,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蒙古汗室内部出现了对汉文化有所了解的人物,即忽必烈,他先在邢州、汴梁、京兆等地推行“汉法”,收效显著。到他依靠汉地人力物力的支持登上汗位后,有计划地采用了一系列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如建立年号、国号;建立汉式官僚机构;定都大都;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尊崇儒学的政策等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随着元朝帝国的扩张,游牧文化粗放的自然历法已经与帝国不相匹配,元按中原王朝的方式制定了精确性超越前代的《授时历》,皇帝御书蒙古文字于其上,然后颁行全国。蒙古人对中原历法体系的接受,其实也是对背后的一套天道循环时空观念、五德天命转移的政治神学、历法正朔颁赐所代表的朝贡制度体系的接受。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对立、互动、互融,形成了王朝时代的“(统一)天下”,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夷夏阴阳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

——摘编自韦兵《从中原王朝到民族国家:时间观与边疆形态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蒙古族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原文明态度的阶段性特征。
(2)中国古代“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对立、互动、交融”的方式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方式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一种方式,阐述要有具体史实,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