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地方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元代,行省长官也被称为丞相,以平章政事为其副官,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丞相及平章政事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有路、州、县,其长官被称为“达鲁花赤”,亦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     
A.旨在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统治B.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
C.基本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D.埋下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2 . 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A.受到“大一统”观念指导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
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D.助推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
2022-09-17更新 | 87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元朝实行土官制度。云南临安路辖区内所属各州、县、千户均由土官任职管理,其中在少数民族众多而又情况复杂的红河地区,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行政组织机构,比较稳固地把红河地区统一在云南行省的管辖之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确立B.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云南地区首次纳入朝廷管辖D.政府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间的关系
2022-09-04更新 | 161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朝统一后,在原金、宋的领土上划分行省时,大胆打破自然地理的界限,不顾既有区域经济联系,令各省北向门户洞开。这一做法(     
A.反映了专制权力的下移B.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C.阻断了经济资源的流通D.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     
A.导致了冗官冗吏问题的突出B.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
C.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D.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
6 . 元代十个行省中,有四个涉及边疆地区,如岭北行省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以外,向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西南地区由云南行省管辖。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     
A.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政治军事权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保证了元朝社会秩序长期稳定D.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基础
7 . 元代各行省提调军马的官员由朝廷任命,并赐予金虎符作为凭证,同时,军队中的将官犯罪,行省不能擅自处罚,而咨请枢密院议拟:行省内的军队有直接受行省节制的汉军及新附军,还有隶属于枢密院的蒙古军、探马赤等中央军队。这说明元代(     
A.军队体系的健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B.行政机构相互制约,确保君主专制
C.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地方官的忠诚
D.行省虽然掌管军事,但受多方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朝地方各行政区的行政机构,称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关,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首长。边远地方,如云南地区,也建立了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行中书省的设置(     
A.拓展了国家疆域B.加强了君主专制C.是我国省制开端D.利于边疆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朝对行省内部的多位主要官员实行民族交参,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及南人交参任用。其长官又大抵是皇帝常备护卫军怯薛宿卫出身的蒙古人或色目人。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行省军权B.对行省长驭远控
C.促进民族交融D.扩大元朝的疆域
10 . 元朝至正年间陈信惠被实授担任澎湖寨巡检,驻扎于澎湖群岛,管辖澎湖和台湾,隶属新设的福建行省。这说明,当时我国
A.加强了西南边疆管理B.海峡两岸开始交往
C.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