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地方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朝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王公贵族、情报人员、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元代交通建设     
①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       
A.兼有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功能B.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C.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
3 . 南宋覆灭后,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元朝这些做法意在(     
A.鼓励跨海民族交往B.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C.加快政权的封建化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地以设郡。要人民不能反抗,第一步办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管子·法禁》中早有焚书的主张,秦始皇及李斯把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人民也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认为不合理之举,甚至认为是反常之态。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

材料二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明确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地分开。元在京师周围地区设“腹里”直隶于中书省外,以元军分别占领和控制的若干军事镇戍区为基础,分别设立江浙、云南、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并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在行省之下,边疆地区设立土官制度。明朝在边疆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前期在消除割据、加强国家统一与边疆开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元明清三朝统治650余年,是中国历史版图正式形成、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较快发展、边疆社会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为巩固统一所采取措施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共同影响。
2023-10-2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中央政府将财政赤字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到地方,也就酿成了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下的“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而地方政府为了正常履职,也被迫将“地方官府权力下移”,进而引发元代地方治理模式的变迁。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爆发B.加剧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地方士绅群体崛起
2023-10-06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2023-07-13更新 | 717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忽必烈设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总揽云南军政事务。但是在设云南行省前,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仍被赐予金符,受命管理大理各部,在云南内仍有较高的影响力。这(     
A.体现了“蕃汉分治”治理理念B.强化了中央对云南的控制力
C.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元朝的统治D.反映了元朝对于治边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隋唐时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大批东迁进入中原,他们依制纳税并充当府兵,有的人还出任朝廷官员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B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不利于各民族政权间的文化交融
C元朝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D明朝在北部边塞沿长城设置了九个重要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不利于长城内外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汉唐大一统时期,大漠草原并不是传统华夏族适宜农耕的地区,击败草原游牧民族也只是为了开疆拓土或者维护国家的安全。元朝的建立,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旨在强调(     
A.汉唐帝国地方独立性较强B.元代文化专制政策得到了推广
C.汉唐以来大一统进程缓慢D.元代大一统推动民族交融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