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地方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直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发生过多次变化。元朝一级行政区划面积非常之大,如江浙行省,不仅辖有今浙江、福建全部,还辖有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古代中国在一级行政区划上常以山河形便为主要原则。元朝反而以犬牙交错为原则,将不同地理单元的土地整合到同一个行政区中,如将与蜀地关联密切的汉中划归陕西行省。元代行省总数并不多,除特殊行省外,共10个,中书省居中调节,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行省分天下之治”的局面。尽管此种设里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但元朝维持中书省融城不变生要考虑的仍是军事层面。

——摘编自史岳《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行省由征服而来,放视为罗马国家的财产,其居民被视作外国投降者。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地中海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被纳入罗马行省管辖之下。每当罗马筹建一个行省时,元老院首先对此行省作出原则决定,并派出十人委员会协同征服该地区的军事统帅具体执行,共同制定有关该行省的基本法规,确定行省内城市或公社的行政划分和法律地位。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实际上不受同僚官员和罗马保民官的限制,在司法方面除了涉及罗马公民(市民)的案件,也不受上诉权的束鳟。罗马对行省所征赋税,一般沿袭该地区以前统治者的旧制,各行省税收制度不尽相同。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土地税,由耕地和种植园的所有者负担。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罗马行省制度与元代中国的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和元代中国实施行省制的共同意义。
2023-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朝前期,在“尽收诸国,各依风俗”的执政思想影响下,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诉讼管辖,如有对蒙古人和两都诸色人分设审判机构。刑事案件的管辖方面遵守着属人管辖的原则,而非属地管辖。这种刑事原则(       
A.旨在维护传统封建等级秩序B.继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国理念
C.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需要D.确保了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世祖统治的前中期,陕西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等,与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其他行省不同,它们有较为稳定的统辖区,都位于中书省直属的腹里以外,且设置时间也比较长。这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被解决B.行省向地方最高机构转化的趋势
C.部分行省摆脱了中书省的管辖D.行省逐步丧失了处理军政的职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B.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
C.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
2023-04-18更新 | 657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帝师制度源于蒙古军进军四川的需要而与西藏地方势力合作所设立的。帝师掌管全国佛教,各地各级官府均设有僧正司、僧录司、都纲司,管理各地佛教徒,隶属于宣政院;宣政院负责任免僧官及谳定犯罪僧徒。据此可知,元代帝师制度的设立(     
A.加速了元政权封建化的进程B.反映出佛教思想本土化和大众化倾向
C.体现出元朝机构设置的混乱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民族交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辽阔,漠北、东北地区设行省,但基层单位仍是其传统的千户、百户。西南地区设云南行省,仍多用土官任职。这样,“岭北、甘肃、四川等边地,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西藏地区由中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直辖,低级官吏可由僧侣兼任,也进行了清查户口等工作。同时,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系统,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并实行了改土归流,随后收回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等叛乱,在新疆地区设将军、办事大臣等,还大规模屯田、发行统一货币。在此基础上,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设驻藏大臣、加强驻军;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盟旗之间不相统属,均直属中央机构理藩院。同时,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条约,划定了中俄大部分边界线。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朝和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272年,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并在此后的22年间,向岭北行省调入大批汉军、南宋降军、南人及蒙古军民,给予耕牛、农具,于怯鹿难、杭海、五条河、和林等地屯种。这些措施
A.表明元朝内部胡汉矛盾不可调和B.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
C.属于典型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 . 元代,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全国被划分为岭北、辽阳、河南江北。甘肃、云南、湖广等十多个行省。行省的主要官员如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一般由中央任命。由此可知,元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地方自主性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疆域版图D.创新了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