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

汉昭帝(武帝之子)始元六年,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历时五个多月的会议,集中讨论武帝以来各项政策的得失,其中盐、铁问题成为焦点,史称“盐铁会议”。会上参与争论的人员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朝廷征选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员。两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贤良文学桑弘羊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子贡以贮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瞻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
草莱不辟,田畴:不治,虽擅山海之财,通百末之利,犹不能瞻也。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会后西汉朝廷接受贤良文学的部分建议,废止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但仍保留了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摘编自刘浩《盐铁会议中的王霸之争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盐铁会议上两派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桑弘羊治国思想的认识。
2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上林三官”铸钱,“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此举(       
A.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解决了王国问题
2023-1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材料认为,盐铁官营(     
A.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
C.不利于铁农具的推广运用D.推动了盐铁市场的活跃发展
2023-12-28更新 | 7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班)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5 . 《管子》记载:“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汉武帝时期施行的政策,与上述经济思想相符合的是(     
A.改革币制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抑制商业
2023-12-08更新 | 3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要求丞相、御史、列侯等二千石俸禄以上的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又令郡、国推荐“举孝、察廉”各一人。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再次下诏求贤,并要求将举贤不得力之人定罪。这些举措(     
A.反映了汉初治国理念的变化B.恢复了传统礼乐文化
C.为专制统治提供了人才支撑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3-1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之法。均输即“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即便而官有利”。平准即“总汇天下委输(转运的物资),贱时买,贵时卖,平抑物价,利归朝廷”。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     
A.减轻百姓赋役负担B.垄断全国商品贸易
C.推动农业经济发展D.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治理的五大方面特点

(一)大一统的措施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
(二)“民惟邦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三)选贤任能的措施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
(四)社会治理的措施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
(五)“华夷一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边隧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
选取表中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特点,结合汉朝或唐朝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有人认为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年青时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近代理学家曾国藩说到:“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唐太宗诞号文皇帝),宋之仁宗,元之世租,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摘编自(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拓土的皇帝》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位中国古代史上的皇帝进行评价。(要求: 自拟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3-11-14更新 | 10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1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