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经世济民思想体现知识分子传统治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时代精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摘编自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3)从材料三的角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经世济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 . 自古以来,对同一历史人物因史书作者所处时代、立场观点不同,往往会有不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初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举荐贤才,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兴建太学,“修郊祀,改正期,定历数(历法),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礼百神”。有夏商周三代之风。以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还以汉文帝、汉景帝那样的恭俭态度对待百姓,就是《诗经》《尚书》里所称道的上古贤君也比不过他。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四方,又信奉神鬼之说,“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灭亡,而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能“遵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受忠直之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好贤”,赏罚分明,到晚年又能改正以往的过失,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的原因。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中一种对汉武帝评价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汉武帝时期将以前郡国每年对皇帝贡献的土产,不再直运京师,专门设官经理,运去行市最高的地方售卖,得钱归公,这叫做"均输"。在长安设了一所可以叫做“国立贸易局”的机构,网罗天下货物,“贱则买,贵则卖”,这叫做“平准”。这一政策的实行(     
A.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致使地方官员的特权消失
C.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4 . 汉武帝时期,政府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收回并禁止诸侯国铸钱。上述措施有利于(  )
A.强化皇权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商人崛起D.形成藩镇割据
5 . 公元前113年,汉王朝中央政府设水衡都尉,下属有均输、钟官和辨铜三官,这是一个铸钱的专门机构,“废天下诸钱,而专命水衡三官作”并“输其铜入三官”,禁止郡国铸币,从而收回私人的铸币权。此措施(     
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了钱币的铸造技术
2023-02-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募民自给费, 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汉和帝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汉代改变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D.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在放宽
7 . 秦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初年,铁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的铁器物美价廉。而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且价格较高,妨碍农事。这说明(     
A.盐铁官营不利于百姓生活B.适当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
C.垄断专营易引发官商勾结D.官营工匠的技术水平不高
8 . 汉武帝征召董仲舒,破格任用主父偃,重用酷吏张汤,拔卫青于奴仆,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商人之子桑弘羊为治粟都尉,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史载“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武帝的用人之举(     
A.契合“有为”的时代主题B.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气象
C.表明察举制的作用明显D.旨在平衡各阶层的利益
9 . 汉武帝统治时期,不断征伐四夷,仅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南地后,便“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此外,汉武帝还赏赐无度、极尽奢靡,以致出现倾尽府库也难以填补“兵甲之财、转漕之费”的情况。这些现象(     
A.标志着西汉王朝的由盛转衰B.客观上推动了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
C.是当时边疆危机加剧的表现D.反映了当时国家经济调控能力较弱
10 .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 此后朝廷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汉武帝实行 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     
A.完善中央集权B.削弱诸侯势力C.缓和土地兼并D.增加政府收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