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认为,当时思想不统一,造成全国思想混乱,这不利于政治统一,不利于长治久安。为此他主张(       
A.百家争鸣B.减轻赋税C.盐铁官营D.尊崇儒术
2023-11-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当然,独尊儒学后来走向极端,把儒学神学化、宗教化,也有其显著的弊端,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并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
2023-10-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列举了“推恩令”“初置刺史”“尊崇儒术”等措施。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周武王推行分封制B.汉高祖建立汉朝
C.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D.汉光武帝重建汉朝
2023-06-15更新 | 314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察举制                    ②盐铁官营                    ③崇尚儒术                    ④修驰道、直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董仲舒说:“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其意在建议朝廷
A.尊崇儒术B.吸取秦亡教训C.统一法律D.延续百家争鸣
8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后立传者大增,有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2019-06-08更新 | 6691次组卷 | 8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