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2 . 汉武帝时期,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是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内容和思想来源很庞杂,道家、儒家、兵家、阴阳家、养生中医、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总体来说是推崇道家的“无为”的,但《淮南子》也大讲“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与儒家仁政的观点一致。据此可知,当时(     
A.儒道学说渐趋一致B.儒学已成为官方学说
C.出现思想融合趋势D.黄老学适应现实需要
2022-07-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研究,汉武帝在位54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多数为非儒家;汉武帝广求贤才,有不少出身低微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或不辱外交使命,即被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其是否为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代治国理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汉代三教合一的趋势已经显现
C.儒家思想并未成为汉代主流思想
D.百家争鸣在汉代重新得到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王官的权力逐新增大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2024-01-22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夺得天下,想继续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却失败了。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则崇尚黄老思想而休养生息,但用来打天下的法家思想并不适合长治久安,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儒家-不是通过战争和强力取胜来“选择”,而是通过对和平与道德的愿景来选择。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在政治上的“独尊儒术”;二是提出按德性和学问的标准建立常规和制度化的察举。这上述两点也就是“汉制”有别于“秦制”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何怀宏《周文与汉制:传统中国的道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汉代治国思想和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治国思想和制度变化的意义。
6 . 文帝“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景帝“不任儒者”,汉武帝即位之初,派遣特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去迎接八十多岁的《诗经》专家申公;建元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专置五经博士。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儒学地位的变化B.汉武帝治国思想变化
C.社会环境的变化D.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7 . 在西汉前期,教育主要依靠私学,传授内容仍是百家之学,但从西汉中期开始,官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百家之学逐渐走向消亡B.官学取代私学
C.汉行尊崇儒术文教政策D.汉代教育普及
8 . 下表为史籍中西汉以“孝廉”科晋升的部分人物(名姓俱全者共21人)情况表。据表可以推知(     

人物

举孝廉情况

路温舒

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

王吉

少好明经,举孝廉为郎。

王骏

王吉之子,从父习《诗》《论语》,又受《易》于梁丘贺。

鲍宣

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

京房

治《易》,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

盖宽饶

以明经为郡之文学,后举孝廉为郎。

冯逡

通《易》,察孝廉为郎。

杜邺

得张敞家书,以孝廉为郎

师丹

治《诗》,举孝廉为郎。

孟喜

其父孟卿,善治《礼》《春秋》,其本人从王田孙受《易》,后举孝廉为郎。

刘茂

习《礼经》,哀帝时举孝廉。

A.儒学已成为官方正统主流思想B.造纸术的改进推动了文化普及
C.选举标准与意识形态变化趋同D.察举成为儒生入仕的唯一途径
2023-02-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代的隶书可以分为汉隶和八分书两种。西汉前期的汉隶多为刀笔吏所用,受前朝影响,讲求效率,多用方折;而八分书,也即东汉常用的带有波磔的八分书,雍容冲和,讲求美观,多用圆转。汉代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B.书写材料的进步与推广
C.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D.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变动
2023-07-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即“天子”代表上天治理人世。风调雨顺即是天子贤明,灾害频繁即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这一理论的出现(     
A.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仁政思想
C.有利于约束封建君主的行为D.为儒学产生找到了自然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