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43次组卷 | 1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汉朝建立后“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主要原因是政治指导思想不统一,“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因而统一法度必先统一政治指导思想,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使“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一主张的具体含意是要求汉武帝用儒术,特别是“公羊”家所阐释的“《春秋》之义”去改造法律,将儒家衡量是非之尺度纳入汉朝律令之中,从而将承秦而来的汉朝法律改造成推行道德教化的工具。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唐律疏议》明确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的法律形式也已经相当完备,“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在法律的实施上,唐代统治者强调慎狱恤刑,特别是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唐太宗就曾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刑罚的滥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简析这些思想主张所产生的重要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律疏议》的重要历史地位。
2023-07-08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4 . 《春秋繁露·王道》提出:“《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这一主张(     
A.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B.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
C.构筑出君权神授体系D.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
2023-06-04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B.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C.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D.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2023-06-02更新 | 1165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6 . 学者张岂之在论述秦末到汉武帝时期时,总结指出:“历史之所以成为人的群体活动舞台,并非哪一个阶级、阶层在这里扮演独角戏,而是众多人群展示各自智慧才华的场所,这些智慧的结晶就是‘文明’。”这段话意在强调(     
A.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作用B.所有人的智慧构成文明
C.汉武帝善于重用各种人才D.历史发展是合力的结果
7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31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3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汉书》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议,提出“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并且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得到武帝批准。这一建议的实施(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
C.体现了治国方略的调整D.重塑了社会的伦理规范
9 . 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
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
2023-05-02更新 | 58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出处内容
《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闻所卖书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续汉书》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D.学校教育的发展
2023-04-28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