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材料   1928年之后,作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主要决策者和最高军事长官,蒋介石全力支持中央银行的成立运作及钞票的发行流通,支持对于普通商业银行的准入和货币发行进行监管。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之后,蒋介石主张加强管理和银行统一货币发行,在1934年的白银风潮之前,与孔祥熙规划币制的统一和金融整理。1935年1月,蒋介石经与孔祥熙等密商,确定要实施“统一币制”。1935年3月底,对中交两行实施增资改组之后,蒋介石非常关注时局发展对货币金融领域可能带来 的冲击,屡次催促加快实施币制改革。1935年11月法币实施后,蒋介石直接出面令饬地方军政当局遵守与配合,同时注意协调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军政当局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求得基本平衡。蒋介石对于政府中主持财政金融行政事务的主官基本上是信任并且支持的。蒋介石对于法币政策的及 时颁行和取得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请回答:根据材料,围绕“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这个话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谈一谈】

观点   有同学学习了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后,提出:“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议一议】

材料 1936年9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妇女代表会组织大纲》,指出,妇女代表会是广大妇女群众自己的革命组织,凡女工、农妇、女学生、女职员及一切革命的妇女,不论她的社会阶层,只要她是革命(的),都可参加到妇女代表会里来。由5~10个妇女选举一个代表组成乡级妇女代表会有3个以上代表的村庄或邻近村庄选代表主任1人乡妇女代表会每月开会一次。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指出:“一方面要立即改造与扩大乡妇女代表会组织,并充实他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乡以上新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他是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中共的妇女政策。
2022-1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中央官制率先被变革的同时,时人便提出建立资政院以限制行政大臣的权力,但这一议案只是提出,并未执行,却为资政院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架构。次年8月,清廷下令“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即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著派溥伦、孙家鼐充该院总裁。”但清政府还没有开始选举议员,这时资政院只有名无实。1910年后,清廷陆续制定了有关资政院的一些章程,比如:《资政院会奏酌拟议事细则及分股办事细则折并单》《资政院旁听规则》等等,此举为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同时钦选及各省咨议局互选议员的相关选举已完毕。1910年8月20日,资政院第一次议员会议于北平召开,这标志着资政院的成立,当天场面壮观,时人称中国数千年未有之盛典。

资政院的职权包括议决下列事件:国家年出入预算事件;国家年出入决算事件;税法及公债事件;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修改事件,但宪法不在此限;其余奉旨交议事件。前四事件均由军机大臣或者是由各部大臣提前拟定并上奏皇帝,在资政院开会时在会上决议,但是税法和公债事件以及修改法律应该由资政院总裁及副总裁和行政大臣一起向皇帝上奏,等候圣裁。

——仇晓丽:《清末立宪运动中的资政院》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立宪运动中的资政院的认识。
2022-10-31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 . 北宋王安石认为:一个明智的君主必须顺应百姓的生活需求,不要侵犯百姓的财产,不要消耗百姓的力量,让百姓可以不为衣食发愁,可以很好地安度晚年,这就是基本的礼义廉耻,这就是仁君之所以可以战胜诸侯的最大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君主简介
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变法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 国家爵位
北魏孝文帝485年,孝文帝下诏推选均田,“制天下男女,计口授田”。男子在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子给桑田二十亩。北魏政府颁行了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使 “课有常准,赋有恒分”
朱元璋1370年,朱元璋下令,凡是有力量开垦荒地的,“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买牛二万二千三百余头,分给山东屯种贫民”1395年,明政府“命户部以耕牛一万头给东昌府屯田贫民”。1371 年,明政府修复“广西兴安县灵渠”,“溉田万顷”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安石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


阅读上述内容,搜集有关变法改革的杰出人物的言论,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宪政架构也继承了普鲁士原有的“宪政”精神,统治阶级积极“防御”的特点更加明显……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按照联邦国家立法机构的模式建立两院制议会。然而,这些所谓的立法机构都是君主和贵族阶级掌控下的一个宪法门面。第一,联邦议会体现的只是一种君主权力。联邦议会中的代表都是各邦君主的代言人。第二,由25岁以上男性公民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具备了一个真正的立法机构的所有特征,而事实上它的权力极其有限。它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它对任命宰相、组织政府等都没有影响,因此不存在对它负责的政府。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赴欧、美、日考察政治。他们归国之后,极力向最高统治者讲明德国政体的模式与好处,而慈禧也几次召开廷臣会议讨论他们的报告和方案,最终以德日为模本的《钦定宪法大纲》出炉。该宪法表面上照抄《日本帝国宪法》,实则全搬德国《普鲁士宪法》。因为1889年日本出台的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共76条,其中46条条文搬用了《普鲁士宪法》,只有3条条文是日本独创的。所以,中国并非就学日本法而学日本法,相反是把学日本法作为学习和引进“欧法”特别是德国法的一个中介途径。正如考察大臣戴鸿慈所揭示的那样:“中国近多歆羡日本之强,而不溯始穷原正当以德国为镜。”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政治考察团主张学习德日宪政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宪政的认识。
2022-04-10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   官员和学者们的反对并不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原因,而是更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这个官僚化国家的统治惰性。同时变法也在既定体制内部产生了混乱与失衡。因此,尽管王安石的变法并未触动当时的根本制度,不过是已往做法的反驳,但还是引发了尖锐的朋党斗争,并且在后来几十年中愈演愈烈。1085年神宗去世,守旧派上台后立刻废除了新法。新旧两派力量的对比发生了转变,在党争中新法带来的经济、军事利益于是付诸东流,而党争双方后来也均为一场更大的政治灾难所吞没。

——摘编自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

日本东洋史学先驱内藤湖南1920年代在京都大学讲课时,这样说道:“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家,都认为实行《周礼》毫无价值,而最近读了一些社会主义书籍的人,则对其实施的一些社会政策的做法表示欣赏。但两者都不符合事实。《周礼》中的政治,是根据当时的理想而制订的……应用《周礼》第一个失败者是王莽,第二个失败者是王安石。”他效仿王莽“托古改制”,依据《周礼》推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1)通过教材内容,评析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和教材学思之窗,归纳王安石失败的原因。综上材料,谈谈你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2022-03-2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