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国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共产党网《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整理


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或政治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2021-06-01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1届高三第12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19世纪英美关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   美国独立后,英国对美国实行战略遏制。1784年,英国迫使西班牙关闭密西西比河沿岸贸易,造成美国西部商业贸易中断;1805年,封锁美国港口,禁止美国物资运往欧洲。1810年底,英国海军劫持近千艘美国商船,重创美国海上贸易。美国选择忍耐的同时,把向西扩张作为打破英国战略遏制的重点。1805年,美国低价购买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1819年,美国将西班牙与英国势力逐出佛罗里达。

19世纪40年代,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后,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市场争夺,开始逐渐放弃遏制美国战略。1845年美国夺取德克萨斯后,与英国就俄勒冈问题发生正面碰撞,英国由于俄勒冈人烟稀少,不是想要争夺的理想市场而最终妥协。1848年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地区,将势力范围延伸至太平洋沿岸。至内战爆发前,美国共获得3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确立了美国作为跨两大洋国家的地理优势。

内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1889年,美国发起召开旨在排挤英国影响力的首届泛美会议。至此,美国最终确立区域大国地位。进入20世纪,面对德国崛起的挑战,英国的目标是在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努力保存帝国和势力范围,此时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成为英国潜在的盟友。

——摘编自顾云深《大国进退中的神话与现实:19世纪英美关系转型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对近代英美关系进行阶段划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19世纪美国的崛起之路。
2021-05-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人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促成“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说明该说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2021-05-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 下列图表出自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图表曲线描述了1500年至2000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力发展的相对趋势(以10为最高值的相对值比较)。其中为中国,为荷兰,为英国,为美国,为俄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图标中的柱状阴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频次。



请仔细观察图表,针对图表中描述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提出观点,阐述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等17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说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使得成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请根据材料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用世界近现代史有关史实评析该观点。
2021-02-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500年来的历史证明,几个曾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如17世纪时的荷兰,1819世纪时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其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主要是由于先前的世界领导国自身衰落并最终退出才“禅让”给后来者的或自身发展强大。典型的如英国霸权在20世纪初向美国转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如19世纪之初的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日本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曾是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者,但也都是失败者。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巧合,而是有历史的逻辑。

——摘编自肖德甫《大国之道》


归纳材料中关于“大国之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12-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界定英国何时崛起为大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克伦威尔时期本应被视为英国崛起的开端,这不仅在于英吉利共和国实际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克伦威尔触摸到了一个更深远更持久的国家强盛概念的奥秘”。然而,英吉利共和国的强大最多只能被看作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序幕而非其正式的开端。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对比不利于英国以及工业革命迅速扭转这种对比的事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键作用。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评析材料中有关英国崛起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简要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12-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西方文明史是一部兴起和衰落的国家之间的"霸权战争"史。相同因素助长不同文明中正在兴起和衰落的核心国家间冲突的程度,部分地取决于属于该文明的国家是以均势还是以搭车的办法来适应一个新的力量的兴起。"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亨廷顿观点的是
A.拿破仑时期法国崛起,英俄等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与之对抗
B.20世纪初期德国崛起,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抗衡三国同盟
C.一战后美国崛起,英法日等大国合作抵制美国
D.二战后苏联崛起,英国追随美国共同制约苏联
2020-11-1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过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1)自15世纪始,第一次权力转移到西方世界。请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回答促进第一次权力转移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因素
(2)请结合材料中涉及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权力转移并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10-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宿迁市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