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国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 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 当今世界的实际。

郑永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过程,这是相当艰苦的,那么怎么维持 这个大国,每个时代都不太一样
保罗.肯尼迪(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 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 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 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根据材料提取 观点或围绕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根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研究发现,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对守成大国构成威胁和挑战,守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最终难免以兵戎相见收场。此规律即“修昔底德陷阱”。下面国家在崛起过程中符合这个观点的是
A.15世纪时葡萄牙的崛起B.16世纪时西班牙的崛起
C.17世纪时荷兰的崛起D.18世纪时英国的崛起
2020-01-0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在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总结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材料二:“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大约是在2012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概括说来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其逻辑是“强国必霸必战”,即一国强大必然称霸并与守成霸权发生不可避免的战争。

材料三:根据格雷厄姆.阿利森的研究: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4组成功逃脱了“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四: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五:“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习近平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解释任两个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和一个摆脱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
(2)为什么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3)你对格雷厄姆·阿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学说有什么认识
2019-1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中测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界定英国何时崛起为大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克伦威尔时期本应被视为英国崛起的开端,这不仅在于英吉利共和国实际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克伦威尔触摸到了一个更深远更持久的国家强盛概念的奥秘”。然而,英吉利共和国的强大最多只能被看作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序幕而非其正式的开端。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对比不利于英国以及工业革命迅速扭转这种对比的事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键作用。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崛起的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简要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其原因不包括
A.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C.具有勇于探险和开拓的精神
D.新航路的开辟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穆斯林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


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兴起,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下表列举部分重大事件。

年代事件年代事件
1487年葡萄牙政府支持迪亚士探险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1492年西班牙政府资助哥伦布探险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581年荷兰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851年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1588年英西大海战1861年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


大国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国兴衰的启示”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5-14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2019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
B.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
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最后到世界金融中心呈现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等几个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金融中心都有一段璀璨的历史,他们兴衰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世界金融中心变迁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必然性因素,也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兴衰变迁历程反映着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兴衰变迁,其实质是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历程。

——邹明贵《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迅速膨胀,对别国内部事务的干预也明显增多,一些原来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局部冲突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重大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内部民族冲突的干预,就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和平”与“小战争”的共生并存,“大和平”使“小战争”得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衍生和发展,而“小战争”则成为“大和平”条件下释放郁积矛盾、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方式,更成为超级大国维持其统治秩序的手段。

——张宏志《巨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材料二:现在,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激进的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它们传递的消息是,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这是政治范畴内的权力转移,而世界经济的权力转移早就开始了。欧洲和美国不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角色。几百年前欧洲帝国成功占领世界造成的全球失衡又慢慢恢复正常。印度和中国不是在世界舞台上首次报到,它们声称要恢复原来的位置

——多姆尼克.约翰逊《多极化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世界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