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密切。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4 . 合作与发展是世界经济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区域间合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与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盟是全球最为成熟、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历了长期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联合,走向统一。欧洲联合思想萌发于中世纪。长年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睦统一的欧洲。据说最早系统提出欧洲联合思想的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但直到19世纪,欧洲联合还只是梦想。到了20世纪,在短短的30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和创伤。欧洲领导人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长时间避免战争,只有统一才能享受太平,于是有了欧洲一体化。

——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深化与扩展,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欧洲一体化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政策的确立与实施、成员的培育与吸收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一体化进展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此地区组织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新老成员国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出现了矛盾与冲突。特别是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彰显。

——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对欧洲的影响。
(3)依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意义。
2021-11-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20144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2021-03-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8 .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动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和海上交往盛况也反映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形成于哪一朝代?精美的丝织品主要源自于何种手工业经营形态?该时期还有什么行业领先世界?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销往国外。唐朝形成哪两大制瓷系统?清代能烧制出色彩鲜艳,如同油画般的瓷器,是什么瓷器?

(3)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有力促进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其中,南宋时,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商业中心的城市是哪一个?元朝时,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的城市是哪一个?

(4)明清时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的主要政策因素?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7-06-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摘自百科全书《Chimerica》
材料四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我国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响应。为促成这一构想的实现,中国积极筹建“亚投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与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