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拉克作为印度近代一位伟大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被甘地尊称为“现代印度之父”。他认为17世纪前的印度处于一个神光朗照、统一的黄金时代,并积极对印度教经典进行新释义以号召群众,利用宗教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他还大力标举印度宗教传统中行动主义的一面,认为:“如果人与神寻求合一,他必须也寻求与围绕他的世界相交融,并为世界而工作。”这为印度资产阶级正在进行的社会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摘编自欧东明《提拉克的民族文化复兴思想》

材料二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即坚信真理的力量或爱的力量,由甘地在反南非政府对印度人民的歧视和压迫的运动中首倡,在印度反殖民斗争中不断升华,在诸多国家民族运动中得以体现。它成为近现代手无寸铁的民众对抗专制独裁政府的一种武器。甘地赋予了它一种伦理和道德的色彩,不仅使它在诸如种族、种姓、部落、社群、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价值观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使它逐渐成为一种改造国家的武器,成为一种平稳运转的政治管理机器。

——摘编自迪帕克·马利克《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提拉克民族文化复兴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思想的意义。
2023-06-06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1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20世纪初期,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相继爆发了印度国大党反英斗争、伊朗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关于这三场革命的共同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帝国主义侵略的放松为背景B.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C.受到日本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D.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2023-01-19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亚洲的觉醒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021-12-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背景包括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的民族矛盾
②亚洲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③民族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觉醒
④美国“门罗主义”和“金元外交”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材料三   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洲觉醒出现的原因。
2022-12-22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主要采取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殖民战争和海外移民等手段。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财富运回本国,转化为资本,从事资本主义生产。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也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发展,商品产量和原料需求急剧增加,欧洲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也随之加紧和扩大。19世纪晚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西方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传统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依然使用,但也出现了新的殖民剥削方式。如: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至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就达0.9亿万英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亚洲国家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起义,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从而汇集成亚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19世纪下半叶,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有所不满。于是在19世纪末,许多亚洲国家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下层人民群众的起义,也出现了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伊朗的君主立宪运动,土耳其新奥斯曼党人领导的立宪运动,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20世纪初,帝国主义争夺亚洲的战争和帝国主义各国侵略亚洲的加强,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急剧激化。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终于爆发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从此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沈美华《试论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相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及影响。
2023-06-04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殖民侵略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9 . 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材料二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 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 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736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史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史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态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说明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甘地“诅咒西方文明”的原因。
2022-10-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9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