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指出材料中的“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指世界哪些地区?“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又指世界哪些地区?这个“全球体系”指什么?

材料2: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2)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2022-08-20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2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殖民侵略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3 . “亚洲觉醒”出现的时间、原因、主要表现、性质分别是什么?
2022-06-0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下默写提纲06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0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国民银行的报告》,由此产生了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和第二银行(1816-1836)第一、第二银行逐渐发展为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进行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具有代理政府财政的特殊地位,如代收税款,接收政府存款等,使之掌握了大量地方商业银行的银行券,两行实际上可以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紧缩和扩张信贷。为了摆脱联邦政府的控制,19世纪50年代,自由银行制度在全国扩展,至南北战争爆发,全国约有1600家州立银行,共发行货币7000多种。劣币、假币充斥流通领域,普通人根本无法鉴别,以致专门鉴定货币真伪良劣成了时尚的职业。鉴于混乱的货币银行制度,1864年,《国民银行法》确立,新的国民银行体系并没有一个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而是由联邦政府特许建立了众多家国民银行。各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但必须以联邦政府价券为担保,但技术层面上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此后,工商业银行家掀起了银行改革运动。

——摘编自陈明《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新式银行兴起之前和兴起之初,中国的金融势力完全操于外国银行及钱庄手127年,中国本国的新式银行创办多达311家,创办资本总额约19943.8万元。从实存数来看,1911年末中国的本国银行共存16家,资本21355万元,到1925年,家发展到158家,实收资本总额16914万元,有专家对1925年全国银行,钱庄总资力的估算,外国在华银行占其中的32.1%,中外合办银行占4.6%.钱庄占22.5%,而华资银行占到40.8%华资银行的实力不容忽视。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民银行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金融业的重要意义。
2022-02-19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与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湖南人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生卒年备注
贺长龄17851848湖南长沙人,主持编订《皇朝经世文编》,曾任云贵总督,所到之处,刻书兴学,洁已爱民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曾被贺长龄聘为幕僚,代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
谭嗣同18651898两者都是湖南浏阳人,同为清末维新派领袖,创办浏阳算学馆与《湘报》。谭嗣同在戊戌政变中牺牲。戊戌政变后,唐才常创建“自立会”,准备在汉口起义时事泄被捕就义
唐才常18671900
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人
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人,1911年率云南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战争
毛泽东18931976湖南韶山人
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人

——摘编自周秋光《近代湖南的人才群体现象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湖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近代湖南人部分代表所体现的共同精神。
2022-07-29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它对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帝逊位诏书》发布的意义。
2022-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示意图                                                     19世纪后期世界主要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与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9 . 甘地和孙中山分别是印度和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引领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摘编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甘地的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1年各地罢工396次,参加者60余万人,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拒缴租税和武装暴动。但是,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材料三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4月1日)


(1)根据材料一,说出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际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