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欧洲建立了一系列同盟体系(如下表)。这些同盟体系(     
时间名称参加国
1933年小协约国公约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1934年巴尔干协商公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
1935年苏法和苏捷联盟互助条约苏联、法国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
1936年“柏林-罗马轴心”德国、意大利
1939年德意军事同盟德国、意大利
1939年英法商定战时互助英国、法国
1939年英法提供保证的国家罗马尼亚、波兰、希腊、土耳其
1939年英波互助协定英国、波兰
A.反映了日益加剧的安全危机B.团结了反轴心国的国际力量
C.完善了欧洲大陆的安全体系D.调整了列强在东南欧的利益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演讲:“现在,我们的世界黄金盈余……从这时起,提供贷款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平的大企业,就成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为世界提供大量财政支持,但谁支持的,谁就应认识它,并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来管理它。”威尔逊意在(     
A.体现大国担当维护和平B.构建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
C.全球扩张追求霸权利益D.输出美国特色的意识形态
2024-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     

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 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
A.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B.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D.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巴黎和会规定,每个民族都享有建立主权国家的权利。但在划分主权国家的疆域时,英、法并未考虑实际情况,以至于新成立的民族国家也包含了其他民族。如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极力要求并入德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法按照自己意图瓜分世界B.巴黎和会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C.民族自决原则未得到真正落实D.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
6 . 观察从图1到图2的变化,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领土争端解决使法德关系和解B.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资本主义一统天下格局被打破D.欧洲现代政治版图最终确立
2022-07-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华工傅省三在《华工周报》“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征文中写道:“(一战)自己不知不觉地就生出一番爱国爱家的心来……现在(巴黎)和平会竟不准我国有发言权……。”这表明
A.巴黎和会无视中国权益B.华工爱国意识增强
C.华工放弃对列强的幻想D.华工思乡之情热切
8 . 围绕一战的“战争罪责”争论,法德两国的历史学家在1951年达成了协定,该协定声称大战的起源在于各国“极端的不信任和流行着战争不可避免的信念”,没有任何文件证明双方政府曾经预谋战争。该协定
A.较为理性探讨一战爆发的根源B.论证欧洲各国对一战负有同等责任
C.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需要D.彰显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2021-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历经200多年。1914年,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依语中为城市的意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列宁格勒军民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65年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夜,政府授予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等城市以“英雄城”的称号。列宁格勒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宣布列宁格勒恢复圣彼得堡旧名。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摘编自《俄罗斯历史一圣彼得堡名称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圣彼得堡改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分析说明为什么彼得格勒改称列宁格勒?
(3)对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人的精神”加以阐释。
(4)为什么说1991年列宁格勒改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5)普京曾说“圣彼得堡是理解俄罗斯的桥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7-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