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1 道试题
1 . 一战爆发后大量华工怀着维持生计,出国发大财的梦想赴欧;一战结束后,5000多名华工受邀参加在比利时举行的运动会,以庆贺协约国的胜利。他们见会场各国国旗中唯独没有中国国旗,遂向举办方提出强烈抗议并愤然离场。这反映出华工
A.强烈的爱国情怀B.整体素质的提升
C.政治意识开始觉醒D.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2022-05-07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四)
2 . 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3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这说明国际联盟(     
A.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B.形成制裁侵略的机制
C.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2023-05-08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从图1、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地图的变化,可以推知一战
A.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客观上传播了自由、民族独立思想
C.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D.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022-01-24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7年,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梁启超认为:“(参加一战)当为我中华民国国际上开一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有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③先进的民主主义者为探寻中国的出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④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民主与科学思想已经成为国人共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4-01更新 | 37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为所有民族的自由、自治政府以及不受限制的发展而战,因此,结束战争的安排的每一点都应为了这一考虑之故而设计与执行。错误首先必须被更正,然后要建立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那些错误会再次被犯下……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应该在其不愿接受的主权之下生活。任何土地,除了为生活于其上的人民的平等的生命与自由权之故,都不应改变主人。除了对明显的错误行为而进行的赔偿之外,不应要求任何赔款。除了为保证世界未来的和平以及世界人民未来的福利与幸福计,不应对权力进行任何重新调整。

然后,世界上的自由人民将会共同订立一个盟约,进行真诚的、实际的合作,这将能够结合起各个民族的力量,以在其彼此之间的行为中保证和平与正义。

——节选自伍德罗·威尔逊1917年5月26日演讲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对比明显,却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变化着。对1914年的大灾难,德国负有责任。只有一个职业骗子才会否认这一点……

我有时会深入到德国文化的神圣洞穴当中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啤酒馆。一条大走廊上聚集着一大群人,在烟雾和啤酒之中,是流行的民族主义叫器,震耳的钢号声带着这德国最高的声音直上云霄“德意志高于一切”男人、女人、孩子,每个人都在这神圣的泥菩萨面前带着收意地丧失了思考能力,眉毛以抑制不住的力量拧在一起,眼神迷失在无限的幻梦之中,嘴巴因顽强的般力而扭曲,在虚幻的期望之中,陶醉于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是不久即将实现的,只要命运之神所选定的首领发布命令。你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古老然而幼稚的民族的基本框架。

——乔治·克雷孟梭《胜利者的光荣与痛苦》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与克里蒙梭的和平目标的分歧,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这种分歧对未来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2022-06-06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2021-03-02更新 | 102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优质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

时间及外交政策

内容摘录

1823

门罗主义

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同时,美国也不干涉欧洲事务:
今后欧洲任何大国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918

威尔逊主义

一个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时代,情况似乎是,我们必须领导世界。

1947

杜鲁门主义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
美国的使命之一是在所有地方保卫自由和民主,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

——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结合美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这个“开端”应该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
C.和平主义运动D.殖民主义扩张
2023-04-09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德国的领土变化分别受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②是两极格局在德国的鲜明体现
③图中德国不断损失的领土体现了对其法西斯势力的惩罚
④为二战结束后出现冷战局面埋下了隐患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023-05-25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是《和平与未来冲突的火种》漫画。图中右边四人分别为法、美、英、意四国领导人在出席完和会正准备离开凡尔赛宫。走在前面的法国代表克里蒙梭仿佛听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声。作者意图是(     

①认为巴黎和会未能有效的解决国际间的矛盾和争端   ②试图揭露法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③认为巴黎和会蕴含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④谴责法国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03-27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