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0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 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国联调查团的报告内容并分析报告内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2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四例美苏冷战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其学者撰写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一书的提纲

20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三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四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联的章节、凝练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4 .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一览表,表中所示内容共同说明了
名称时间参战国家卷入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一战4年多30多个15亿0.3亿3300多亿美元
二战6年多60多个20亿0.6亿4万多亿美元
A.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C.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D.都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汉经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帝国的兴衰皆取决于是否控制了海洋,英国正是通过海军才称雄于世的。如表反映的是一战之后几年内英国的军费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时间1919—19201920—19211921.11—1922.21922—1923
军费开支(单位:英镑)3.95亿1.81亿0.95亿0.45亿
A.英国的霸权受到了一定的削弱B.帝国主义国家遭到沉重打击
C.一战导致了英国反战情绪高涨D.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前线战斗减员剧烈,后方劳动力匮乏,于是煽动中国参战,以便征用中国劳工。北洋政府权衡利弊得失后,与协约国议定,中国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参战。根据和英法等国签订的协议,中国北洋政府允许英法俄在华招募劳工,先后30万华工远涉重洋,浴血欧陆。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也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在炮火下仍然表现良好。他们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在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一战后,大量华工留在俄国,几万人参加了工人赤卫队和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内战结束后,旅居俄国的华工大部分和当地人通婚,融入了当地社会。而归国的华工则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火种、桥梁和纽带,为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杨凯《一战赴协约国华工始末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入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入欧参战的影响。
2023-07-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说明正确的是
A.由美国华盛顿转移到英国伦敦B.由美国纽约转移到英国伦敦
C.由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D.由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华盛顿
2011-07-27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