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发表于1919年的一幅漫画,漫画左边是山姆大叔公司,在高薪招聘美国工人,一名工人手提写着“充足的晚餐”饭盒前往应聘,右边的瘦弱男子和小孩寓指布尔什维克,正劝说这位工人到苏俄去“加入我们吧,看看我是如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改善了自身处境的”此漫画的寓意是(     
A.揭示“一战”后苏俄劳动力紧缺B.抹黑苏俄社会主义巨大成就
C.渲染苏维埃俄国与美国的对立D.有意丑化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023-01-16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A.扩张重点转向东非印度B.努力确保殖民优势地位
C.海上霸权面临严峻挑战D.世界工厂地位重新巩固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重商主义时期(17~18世纪)

是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相互制衡而形成的权力均势体系

“大英帝国时代”(19世纪~一战前)

总体结构由英国缔造,强调开放和相互依存,形成了英国一统天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

以美国为主导,确立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所削弱,逐渐形成了由多种强势国家的货币充当世界货币角色的时代

——牙买加体系(又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实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

——摘编自刘笑瑜《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过程及决定因素》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4-26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在随后的三民主义系列演讲中,他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民族国家的构想,而主张汉、满、蒙、回、藏紧密结合为“大中华民族”,并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所以爱尔兰、朝鲜、印度、埃及均已经发生过革命的事情。近来菲律宾也极力想早日脱离美国的关系,自己去组织一个菲律宾独立国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自决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4-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动员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进行战争努力,所以政府的计划委员会负责起了有关工业、运输、农业等各行各业的主要决策。工厂招募数百万的妇女来制造武器、弹药和军装,证明了战时经济能够迅速拉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成功的记录为后来的政府对整个国家经济的管理,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极具吸引力的模式。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 类之网:乌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如果说“ 一战”使美国脱颖而出的话,那么“二战”则把美国造就成了独一无二的经济巨无霸。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其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处于低迷,90年代初更是出现了负增长。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借口,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1992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3%。1999 年初,美国股市持续震荡股指大幅下跌,美国为首的北约酝酿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在战争前后100多天的时间里,道琼斯股指的涨幅竞与美国之前近百年的涨幅相当。

——摘编自房宁《战争与美 国经济》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战争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