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英国与福利殖民主义

材料一   20世纪初,有“殖民帝国主义”之称的英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局势的变化促使其调整帝国殖民地统治政策,1929年出台的《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即是其结果,企图通过发展非洲殖民地来治愈经济萧条,达到英国经济利益和非洲殖民地社会发展“双赢”的目的。然而,该法案未能扭转英国经济的不利局面;并且使殖民地社会经济恶化,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摘编自张小妮《浅析1929年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

材料二   1945年殖民地发展和福利法案的实施很大程度是出于解决英国国内的经济困境,以殖民地的资源来解决英国的资源短缺和国际收支失衡;此外英国还想依靠非洲殖民地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英国主要是通过海外食品公司和殖民地开发公司,组织非洲殖民地生产英国需要的热带原料,以及原料的出口来换取外汇平衡英国的国际收支,此外还在殖民地发展学校、医院等社会福利工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开发不灵活、不现实等原因,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发展计划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随着非洲殖民地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英国对其资金投入减少,到1970年最终结束该法案的实施。

——摘编自张小妮《英国福利殖民主义的尝试与失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两个法案颁布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45年殖民地发展与福利法案。
2021-12-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界才是占压倒优势地支持建设这支舰队的。他们既对在这种建设中能获得的利益感兴趣,而且也对这支舰队能用于帝国主义目的的服务及其血腥感兴趣。克虏伯的发展是严重依赖于政府合同的,因此,它也像其它的钢铁、造船和化学利益集团一样,有着直接的利润上的动机。但对建设海军的热情并不限于重工业部门,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电气公司等……也是舰队的热情支持者。……使英国逐渐将德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威尔逊在1917年4月参战演说中提出:做出这场战争的决定与不幸的旧时代的战争决定一样,人民的意见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尊重,之所以挑起与发动战争是为了迎合王朝中的一小撮野心勃勃的人们的利益,他们长期以来把人民视为走卒和工具……只有自由的民族才会将他们的目标和荣誉系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并将人类的共同利益置于他们的狭隘的利益之上。

——(加)卡列维·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1684-1989年的武装冲突和国际秩序》

列宁认为“当前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社会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业已超出单个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这一切促使大国竭力支奴役其他民族,去抢夺殖民地作为原料来源和资本输出的场所。”

——《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94页


(1)利用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英国逐渐将德国视为最危险敌人”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威尔逊和列宁关于一战爆发起因的各自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予以评析。
3 . 1870—1970年代,欧洲走向辉煌却又自我毁灭,继而重建并走向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0年格拉姆制成第一台商用直流电动机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1893年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5年俄、德、法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5年日俄战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其境况更甚于“一战”之后。……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50年代”和“黄金60年代”。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1870—1914年)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化为乌有”的主要表现。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实,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分析“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经济出现“白银50年代”、“黄金60年代”的原因。
2021-08-12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经济史模块检测卷(A卷新题基础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近代的股票市场,是逐渐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发展起来的。随着在华外国股份制企业营业发达,投资者获利丰厚。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规定不管经营如何,每年都发放10%的股息。投资者把购买股票看成获利的极好途径,以致购买股票,极少过问公司的经营状况。《申报》曾经报道:“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何妇,竞往附股,唯恐失之。”钱庄见有利可图,大肆放款,有些钱庄“资本不过数万之多,而放账竟多至数百万”。上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股票交易的高潮。18826月,上市交易的股票仅有10种,到了18834月,则达到29种。股票市场的价格均超过了股票的票面额,高的甚至超过数倍,股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国际市场丝织品出现波动,引发国内商号乃至钱庄倒闭,对市场形成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全融风潮,股市一落千丈,最终酿成巨大灾难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的三次全融风潮及其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一方面战后自由贸易扩大,通胀率保持在低位,美国企业的管理和党争力迅速提高,多种发明和技术如汽车、无线装置、电器和石化产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前景。美国经济更是进入著名的“柯立芝繁荣”,基本面支持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战时公债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1929年崩盘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水平接近20倍,当时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高的。

——摘编自杨宝忠《美国股市百年发展史:读懂它,就读懂整个西方证券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股市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美两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股市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亚洲,中国共产党成立,印度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非洲,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和逐渐瓦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10-23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后,列宁提出民族自决问题,指出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列宁的理论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它直接推动了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提出。191310月,威尔逊通过总督哈里森宣布美国将菲律宾立法机构中议员的任命权交给菲律宾的大多数民众。19164月,美国国会通过并经威尔逊签署法案给予菲律宾独立。5月,威尔逊提出再造世界和平的三项原则,正式提出民族自决的口号。俄国十月革命后,威尔逊提出了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作为美国一战后确立领土疆界的指导原则和“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声称实行民族自决与按照民族划界是重新确定欧洲各国疆界和重新划分战败国领土的依据;在殖民地问题上强调尊重殖民地人民之公意,深受被压迫民族的欢迎。一战后,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旧帝国的废墟上新建了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族自决权原则在1945年被写入《联合国宪章》,最终完成了从一项政治原则向国际法原则的转变,得到世界部分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储昭根于英红《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公认与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民族自决思想实践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1-10-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 在整个晚清阶段,中国一直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被先行的西方民族国家强行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但迈入民国阶段,中国的战争处境终于有了结构性的改变:在民国的早期阶段,尽管中国仍然处于国内战争状态,南北对峙问题尚未露出解决的曙光;但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改变的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因此战后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到战后订约与修约的队伍中。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试图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其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倒手,但其所激起的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却是空前的。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利益分配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国家觉醒,成为国际俱乐部的一员,并因为五四运动而将现代国家建构最为重要的观念动力——民主与科学,成功带入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第一次真正以战胜国的主导身份加入了国际联盟,也就是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并且以中国所取得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成功确立起中国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中国国家建构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国家认知的变化。
2021-05-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梁启超积极主张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19172月,梁启超发表外交谈话:此次德国公布的潜航艇作战新计刻,实属违背公法,人道,危害中立国人民生命财产。我国既为国际国体之一员,则在体面上及责任上,对于德国此种蔑视中立国之行为,万难漠视。我国之举动(对德绝交),系为人道计,为国际公法计,非为自国目前交换利益计。再则中国国内有德,奥租界地,德,奥在租界内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迅即向德、奥宣战,则“负种种不正当之又务无由解除”故“宜择吾国所有利者毅然行之“。

材料二   梁启超指出:中国加入协约国,亦不能受欧美强国之驱使,中国应尽之务,须在国民能范围之内,中国所要求之条件,如停付缓付庚子赔款、提高关税及修改《辛丑条约》等,均应与列强商,未可轻轻放过。如此,则我国之加入协约国,当可为我中华民国国上开一新纪元。梁启超强调参战的“根本之又乃在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筹将来自处之途”,强国可以以兵力增高其国地位,而弱国除利用外交机会外,更无术以增高共国地位。处于国地位,须主张采取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以改善自身的处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振岚《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一战是否实现了中国“改善自身环境”的目的,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2021-07-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战胜国列强于1919118日召开了历时半年的巴黎和会。在怎样处理战后问题上,战胜国列强各有打算。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提出“十四点原则”,希望凭借美国的经济实力,夺取世界霸权。法国的目标是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推行“均势”政策,企图主宰欧洲和维护世界霸权。意大利根据其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东地中海。日本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

192011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盟约规定它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这不过是一句空话,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工具。当时参加国联的有44个国家。由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最后国联由英法控制。

——摘编自傅孙铭《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及国联成立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和德国为争取其在华的利益,在中国青岛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19148月,日本趁着德国忙于欧战,无暇顾及其在亚洲的殖民地的时机,对德宣战,封锁胶州湾。9月,日军在要求中国军队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向青岛发起全面进攻。日本无视中国要求其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的合法要求,日本把军事行动不断扩大范围。鉴于青岛要塞属坚固的现代化要塞,且从对外关系上考虑需要迅速夺取,日本配备攻城重炮,海陆军协助作战,最终致使德军于11月签订停战条约,日军占领青岛。经过此次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确认了日本在华利益的延伸。这次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也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

——摘编自许诺《一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青岛战争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