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宁主义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前的一百余年是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 当时有血性、有理性的俄罗斯人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 当俄国人民已不再对各种改革寄予希望的时候,便将目光转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希望在俄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但他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摘编自洪亚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材料二   1918年,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发表。在书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中产生的苏维埃制度,就是巴黎公社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形式在俄国条件下的发展,即苏维埃制度就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未来国家的形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确定,苏维埃制度在全国确立。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大会代表由各地区直接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人民委员会是中央政府,负责国家所有行政事务,由苏维埃中占多数的布尔什维克负责组织,下设外交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农业人民委员部等部门,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摘编自李岩磊《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建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确立苏维埃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被侵略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进入新阶段。但在西欧,受修正主义的影响,第二国际内部出现思想混乱,工人运动出现了分化并陷入低迷。在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日益高涨,社会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决不是偶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民为邦本的民本观的贯通、融通;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贯通、融通;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摘编自董永在、马丽娜、徐国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列宁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决不是偶然的”的理解。
2024-01-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和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强调理性,反对教皇和神学;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契约”和“法治”,反对君权至上的“人治”。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摘编 自刘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引下取得胜利的,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命名的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运动规律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实现全人类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论。他们既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又从人类解放的视角,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和俄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制度。

——摘编自曹 长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的相似性。
2023-10-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1919年俄共(布)八大上,列宁严肃指出了“军事反对派”存在的游击习气残余,认为“不实行铁的纪律,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他深信年轻的革命军队,只有依靠有觉悟的工农指挥人员,才具有必要的组织联系和稳固性。如果不吸引许多真诚为人民服务的旧军官参加红军建设工作,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更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军事科学。会议通过新党纲,强调“必须选拔共产党员担任政治委员。在每一个部队中成立共产党支部,以建立内部的思想联系和自觉的纪律”。此次会议是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召开,不论是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还是武装建设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刘景昊《列宁军队建设思想对苏俄红军发展的重大意义——以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军队建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4-01-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6年上半年,列宁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书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操纵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生活”。资本家不会用“过剩的”资本来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此将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全世界,“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更加不平衡了”,“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化”,“加速着崩溃”。同时,这种不平衡“使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还指出:马恩的学生、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实质是在粉饰帝国主义侵略的反动政治特性。

——摘编自陈征《对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
2023-05-02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 年,为了应对艰苦的斗争,列宁提出共产党需要由一批“职业革命家”来担当。申请入党的只能是工人阶级与劳苦农民阶级,真正革命工人阶级的政党绝不能仅仅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应该更加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党员数量上的这种减少意味着党的力量和作用的大大增加”,这背后都是由于列宁将党的纯洁性看得比规模更重。根据列宁的建议,1919年俄共(布)八大上,“党的纪律”第一次作为单独一部分被写入党章,将严格的纪律要求作为“全体党员和一切党组织的首要义务”。

——摘编自李佳金《毛泽东对列宁从严治党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二   中共一大将自我革命的要求写入了党纲。 中共二大文件写道:“在现在内乱激烈的时候,共产党惟靠极集中的组织,铁的纪律和全体战士一致给中央机关以广大的权力,过余的信任,使得执行一种不可抗辩的威权,才能成就他的职务。……凡在共产主义可以合法争斗的国内,共产党必须定期的洗刷自己的组织,淘汰一些模棱的和小资产阶级分子。”这些不仅标志着建党伟业的完成,而且成为党的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谢迪斌《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发展动力》

材料三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 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列宁这一批“职业革命家”面临的俄国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现在内乱激烈”的状况。结合1927—1949的相关史实,举两例说明中共是如何进行“自我革命”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中共“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主要经验。
2023-04-08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过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个著名公式:一个是,“苏维埃政权加普鲁士的铁路秩序加美国的技术加托拉斯加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一个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摘编自陈永杰《推动共同富裕民企担纲主力》

材料二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也是对外经济交流最为活跃的地区。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经济特区大规模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19842月,邓小平在考察经济特区后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的发展,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陈金龙、张鹏辉《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于19148月打响,并且被认为在圣诞节之前或者之后不久就会结束。当时德国一边与其盟国奥匈帝国在东欧地区攻打俄国,一边在法国北部的平原地区同英法军队作战,而奥地利人则同塞尔维亚人交火。看起来,战争似乎很快会结束。德国虽然人员损失惨重,却是战争早期的赢家。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材料二   战场上的失败暴露了政府的腐朽衰败。冬天四处的酷寒与上百万穷人的饥饿加速了危机。不满的风暴于19173月发展成了革命。沙皇被罢黜,建立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共和政府。李沃夫政府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而加倍努力。可是大部分俄国人需要和平。他们还需要激进的社会与经济改革。布尔什维主义人士于1917117日在彼得格勃爆发了武装起义,掌控了权力。1918年初他们与德国讲和了。19187月,俄国制定了一部宪法,明确了维护信仰、言论、出版与集会的自由,并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经济与社会改革则是沿着激进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德奥集团对战争提前结束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022-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大量阶级特权和农奴制残余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困苦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据统计,在19051907年的革命期间,共有近460万人参加罢工。统治阶级对底层民众抗争的压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实践,所以当人们接触到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时,天然地倾向于其中的共产主义基因。列宁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经由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的理论化,到20世纪中期成型。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民主”;强调“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目标;强调植根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再是通过革命性飞跃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经历了从“发展型社会主义”向“共享型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相结合,在运用市场工具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原则-市场-政府”三维互动的独特发展格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
2022-05-24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