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欧洲史》记载,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1937年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只相当于1928年时的28%,农民则“过着比沙皇政权末期还要糟糕的日子”。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危机影响民众收入B.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C.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弊端D.平均主义阻碍生产发展
2 . 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
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
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3 . 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这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
B.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C.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D.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4 . 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2019-04-23更新 | 13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斯大林亲自撰写、修订)记载:“(1935年)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由此可知
A.苏联的农业政策符合国情B.苏共极力为农业集体化政策辩护
C.苏联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苏联农业生产缺乏宏观计划指导
6 . 1933年《东方杂志》记载:“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这说明了当时
A.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B.苏联成功渡过了经济危机
C.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最佳选择D.计划经济对中国具有吸引力
2016-12-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东厦中学等三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7 .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B.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