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2 .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展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的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古典”发展模式。……现在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其结构性矛盾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逐渐僵化。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这种“古典”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模式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
2019-12-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4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
(2)从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3)邓小平的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2016-11-18更新 | 6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白云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五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观点。
2019-08-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   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量53221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   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
7 . 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古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016-11-2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