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的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集体农庄数目(万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占播种面积(%)
19271.4819.470.8——
19283.3341.671.72.3
19295.701003.94.9
19308.5960023.633.6
193121.11130052.767.8
193221.11149061.577.7
193322.45152063.081.3
193724.37185093.099.1
A.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B.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苏联”模式得以确立D.公有制优越性凸显
2 . 下面表格是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它表明
1921年1925年
粮食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8730
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促使苏联粮食产量增长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束缚了农业生产发展
2022-03-27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一中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统计

这些数据反映出苏联
A.经济政策的调整效果显著B.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过渡
C.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D.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
2020-04-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统计

这些数据反映出苏联
A.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B.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C.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过渡D.经济政策的调整效果显著
2020-04-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苏联) 1921 年和 1925 年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与这一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0-01-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年高二12月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7 . 下表是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代表大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家庭识字
八大(1919)23.924.937.014.1
九大(1920)9.423.432.110.6
十大(1921)7.723.348.47.4
十一大(1922)8.621.0011.2
十二大(1923)未统计29.449.7未统计
十三大(1924)6.617.966.88.8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D.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
8 . 下表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代表大会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家庭识字
八大(1919)23.924.937.014.1
九大(1920)9.423.432.110.6
十大(1921)7.723.348.47.4
十一大(1922)8.621.0011.2
十二大(1923)未统计29.449.7未统计
十三大(1924)6.617.966.88.8

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9 . 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苏联)1921年和1925年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与这一变化趋势无直接关系的有
1921年1925年
粮食播种面积(万公顷)66208730
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44.24
A.计划经济体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8-01-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3)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