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后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实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由于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材料一中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概括消除这一障碍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萧条”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罗斯福进行的“试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业改革的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2021-10-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出现困难局面的时刻,适时作出改变往往效果显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在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让步”是指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能直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除增加就业外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国内外形势是怎样的?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怎样的目标?
(4)从以上三者的“改变”当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20-07-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

6 . 【加试题】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著名袖,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传文电讯社报道,1999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摘自岳麓版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不同时期,阐释列宁被推举为俄罗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苏联僵化的模式”?请对这一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2018-01-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