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1 年,苏俄爆发了50多起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这些暴动的中心思想都是“停止征粮、恢复自由贸易并给予农民对其自耕土地的完全支配权”。面对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苏俄政府(     
A.实施农业集体化B.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实行新经济政策D.积极落实余粮收集制
2023-07-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6—1927年度,苏联谷物总产量恢复到战前的95%,但粮食销售量却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战前商品粮占26%,1927年只占13.3%;富农所提供的商品粮,已从战前的六亿五千万普特,减少到一亿三千万普特;当时数量有限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只能拿出三千五百万普特的商品粮。这反映出(     
A.新经济政策的失误B.经济危机对苏联农业的冲击
C.消灭富农的正确性D.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2023-07-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人批评苏联:“由于其引擎结构设计失当,这部大车在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驾驶人员虽然猛深油门,引簟却不但不加快,反面越来越慢,最后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这一评论主要针对苏联
A.改革的局限性B.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C.工农业比例失调D.体制的弊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种集中化,实质是将国家的管控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只有服从指令才可以使生活得到保障。人们在政治上服从,则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回报。”文中“集中化”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殖产兴业”政策D.“苏联模式”
6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7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8 . 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46年3月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规定其基本任务是“恢复国家遭受蹂躏的地区,把工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50年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了22%,农业总产量也接近1940年的水平。这表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平衡
2021-07-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9 . 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但是革命成功后自己内部发生叛乱时说我们应该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恢复商品货币,把矿山租让给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列宁认识的转变
A.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
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衡D.加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